闹红火

2021-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吉祥花园地

                        文/吉祥花

划旱船、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悬挂各色各样的彩灯,这些都是许多地方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我的家乡也有,我们叫闹红火。这些红火在元宵节连续表演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红火热闹把春节的欢乐喜庆演绎到了极致。

风俗代代传,红火年年有。这些民俗串接着今昔的神州风俗文化,延续着炎黄的精神命脉,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与温暖。从小到大,元宵节精彩纷呈的红火看了一次又一次,而且眼界逐渐伸向远方:从村庄到镇上,从镇上到县城,从县城到市区,通过电视节目通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元宵节闹红火时,热闹拥挤的人流中、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烂漫下,无不留下我争看红火垫脚伸脖的身影。无数次因着熙攘的人流前俯后仰,因着红火的精彩激动的大声尖叫,因着兴奋的心情难以入眠……

岁月的沉淀留在记忆深处最值得回味的只有一次。我大概六岁那一年,村子里大庆元宵节,而且也是记忆中唯一的一次。那一年的红火很是特别。晚上踩高跷的人不是春节挑选出来排练数日的青年人,他们全是村里的一些中年人。这些中年人在青年时期都是踩高跷的好手,所以他们踩上高跷舞动的身姿,犹如双脚走平地,蹦跳自如,毫无生疏胆怯之感,有的边扭边向看的人群扮鬼脸,做滑稽的动作,逗得村民狂笑不止;扭秧歌的队伍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他们一只手里拿着自家制作的绿茵茵的白菜灯、红彤彤的西瓜灯、金灿灿的鲤鱼灯、粉嘟嘟的荷花灯……另一只手舞动着红色亦或绿色的彩绸,孩子们全神贯注拼了劲的扭动,赢得了围观村民的喝彩。有的妇女不时地大声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孩子们听到妈妈的吆喝声扭得更欢了;那些红火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节目《牛斗虎》,当时是父亲领着我,看红火的人实在太多,父亲生怕我被挤坏,就把我驾在脖子上,但我仍没清楚地看到这个红火,到现在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当时是最火的一个,从爆发的一阵阵笑声里,猜想出那是一个很逗笑的红火,这笑声穿越时光隧道常常回荡在我的耳际,如一声声轻雷唤醒儿时许多沉睡的记忆。

传统风俗节日中那些吃食为美食贫乏的童年也增添了无限美好,至今想起无比沉醉那种甜美的喜悦与快乐。元宵节中发硬的元宵、端午节红枣稀疏的粽子、中秋节少油少鸡蛋的月饼、腊八无葡萄干、无核桃仁等辅料的红豆粥、春节少肉的菜饺子……也许这些风俗吃食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算不得美食甚至难以下咽,但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珍馐美味,惹得我睡梦中不知流了多少次口水。正如小时候元宵节的彩灯用的是粗糙的麻纸,踩高跷穿的是破彩裤、扭秧歌拿的是旧彩绸,各种材质皆没有现代的材料精美,但毫不影响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一直认为那个元宵节的红火是村庄的唯一,显得那么特别,让我难以忘怀。前年在村民与父亲的聊天中,我才知道那个元宵节红火所包含的深意。

那一年元宵节前,村子里正在打一口深水井,经过测试水源水质都很好。这口井开凿成功意味着解决了全村人多年饮用水的困难。村子里有两口井,但每当邻村浇地用水时,水井便会干涸,村民无水喝,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所以村民听说有了这口井再不缺水了,那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啊,决心过节不停工。当时父亲是村支书,为了庆贺打出优质的水源,为了耍完红火连夜打井而调动村民积极性、鼓足村民干劲,父亲与村委会其他干部精心组织了那场元宵节的红火。那场红火包涵着父亲与村委会干部的智慧与村民热火朝天的斗志,也承载着那个年代的人们经典的激情岁月。至今,那个元宵节热闹的红火、村民连夜一鼓作气打井的故事成为美谈,丰盈了一代又一代山村儿女的记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