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化了是......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2期“雪”专题活动。)
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件事。小学语文试卷上出了一道填空题:雪化了是____。其他同学的答案都是水,被老师判定正确,只有一个同学回答是春天,却被老师判定错误。
这件事由此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就自觉地将它归为科学常识。雪融化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固态的雪在吸收足够的热量后,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从有序的冰晶结构变为无序的液态水结构,形成水。
所以,雪化了当然是水,可雪化了是春天也没错。在我看来,雪化了是水还是春天这个两个答案展现了语文教育的两个层面。
“雪化了是水”这个答案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层面。语文本来就是培养孩子熟练运用语言工具进行阅读和交流的学科,所以当然要求文字的准确性,对于那些不准确的答案予以排斥也是常理。
“雪化了是春天”这个答案体现了语文教学对语言更深一层的艺术性要求,即通过文字来传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在这个层面,语言在文字交流的基础上,利用想象力表达出我们的生命情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当我们看到“雪化了是水”这个答案,心中大体呈现的是冰雪在暖阳下渐渐融化成水的局部印象,可当我们看到“雪化了是春天”这个答案后,刚开始略有惊讶,随后想起雪化了,冬天过去,春天自然降临,心中顿时联想起一幅冰雪消退、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宏大盛景。
两者相比,后者让我们的思想境界更为广阔,心胸为之一宽,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对于我们这些在简书日更的人们,大体都能感觉到文学的力量。若我们只追求准确性,那日更内容便变得枯燥乏味,失了很多色彩,又怎能坚持下去呢?我们之所以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写作,大体上都是因为文学了疗愈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诸多美好,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到达准确性的层面已经足够,但若他们能达到艺术性的层面更应该鼓励,而不是排斥和拒绝。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必要。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语文考试中考满分,但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在准确性上下功夫,花费了太多精力,思想被禁锢得太死,就限制了想象力,没法去想一些有意思的答案。
尽管语文教学任务特别重,孩子压力特别大,但在学习和掌握文字的同时,老师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学习语文不只是低头识字,还可以抬头想象。偶尔可以抬头望望天空,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鼓励孩子用想象力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一些光彩,从而真正认识到文学的魅力,在文学的天空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