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与层次
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是从生到死都在试图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达到一个自身认为相对自由理想的生活状态,但真能达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通常的人生多是乘兴而来,几经挣扎,走到最后,只能惨淡落幕,悲情收场。
从人类有史以来,历经几千年的文明,人们总是试图从宗教、哲学或文化的立场和角度为人生的意义赋予全面准确的定义,但这个过程,似乎都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似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看似有形,实则虚空,盲人摸象,乘兴而来,却又虎头蛇尾,似是而非,不知所终。
凡是在这个世上的时光隧道里活过的人,都在以自己的经历感触和学识思考过这个问题。生与死,灵与肉,似乎都与人生的意义有关,却往往在试图定义过后,又觉得人生苦短,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
疫情吃紧,闲暇之余,我神思交会了一位哲学家,他把哲学研究了几乎一辈子,一直在复旦大学教授哲学,近期就要退休。
在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一档学术活动中,他把人的一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
初级的人生是欲望。人生在世对于自身衣食住行,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莫不如此。因此有人说,所谓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对自身欲望追求的不断追寻,得之谓幸,不得谓苦。所谓人生的意义所在,除去自身和当下,没有别的。
中级的人生是意志。说是此来自于对人类总体和为了实现自身欲望是否具有足够强烈的文化认知力和社会行动力。认知力越强,行动力越强,越容易再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才越容易超越凡俗,超越自己,从而为自己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率。
高级的人生是理想,是理智。是人生中最高层次。而这种理想,往往既是理想的,又是理智。即有唯心的特质,又有唯物的根据。而这种人生的存在状态,在人类历史上,却少之又少,异常稀缺。往往于此的大多数人,都曾想过,可到最后真能忠诚如一能够的最终实现的,却凤毛麟角,没有几个。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大多都印有极其深刻明显的阶级标签和立场烙印。对此,我深以为然。更确以为是。
所谓标签和烙印,像极了一个人一生坠入自己认知的枯井,即便是你拽断了他的胳膊,他断然都是出不来的,这就是眼下中国的专家。因为他们留给的社会和文化标签,就是专家,你若是硬要求它触及一点,放弃偏见,便让他活灵活现地为你描述出一头象来,那是不切实际的。即便勉强画出来,那也是一头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假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