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犯错的孩子该不该打

2019-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物馆学文化

近日,有两条小视频网上热传。一条是一个家长让带手机去学校的孩子打自己,另一条是一个孩子边哭边对家长说:您看上次我犯错您打了我,今天我又犯错了,说明打是没用的。看过后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犯错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打?

中国有句老话:小树不修不直立,孩子不打不成才。这个观念从古至今都在家长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我也和周边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也是一致的:自己小时候挨过打,以至于到现在一干某一事还想起当年挨打的情景;自己也打过孩子,但都是出于爱,是希望孩子能好起来,不犯那样的错。

早在1933年,鲁迅先生就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上海的儿童》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们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的确如他老人家所言,我们经常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走两个极端。这既有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也是每个家庭的特殊原因。

我们是第一次做家长,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都是在结伴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天下也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和万能定理,凡事都应该从实际出发。

孩子是要自己学会长大的,长大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太多的第一次。谁也不能保证第一次做事不犯错,那么孩子犯错也就是必然的。加之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有很多事情我们大人也是第一次面对,我们也会犯错,我们难道每次也都找人来打自己一顿吗?

孔子评价颜回时说过一句话叫“不二错”,就是同样的问题不犯第二次错误。孔子和颜回都是圣人,尚且如何,又何况我们常人。理智客观地分析每一次错误,力争“不二错”,或“不三错”,毕竟事不过三吗,这是正确的态度,也是成长的正确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