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边的桑树
清晨的阳光干净明亮,倾洒在朦胧的田野,说它满是诗情画意一点也不为过。
庄稼地里欲隐欲现的身影,是早起劳作的农人,勤劳的人一定有好的收获。
我和要好的同学一起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八里地的上学路,是我们充满希望的青春。
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年纪,我们就决定了跑步去上学。我们没有骑车,所以得提早出门,所以,我们总是看到最新鲜的早晨。
我们把全程划分为了几个段落,每跑一段就走一段,兼顾了体力分配和中途休息。
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铁道线了,每次在那里跑,感觉都像在探险,每一次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因为我们的学校紧邻京广铁路,所以也没有绕多少路。而那时的列车也都没有提速,车开的很慢,有客运列车,也有货运列车。列车的类型有蒸汽的,也有内燃的,跟现在的高铁动车差别很大。
我们会从道口穿越到铁道的另一边,再沿着铁道边的小路一路小跑过去,路是土路,几乎没什么人。一边是密密的庄稼地,一边是阳光下反着光的平行铁轨。
铁道两边都没有安装防护栏,也就是说火车没来的时候人们能随意穿过铁轨,或者胆子大的还要在铁轨上走猫步。记得其中有一段铁路的枕木还是木头的,枕木下面铺满了减震用的青石子,看起来就像现在公园的步道一样,我们也喜欢在上面走,听到火车开过来的声音,就赶紧跑下去,火车司机有时候很坏,从我们旁边经过的一瞬,故意拉起汽笛,还把蒸汽喷出一条巨大的雾龙。我想,他也许是在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吧!
。。。当年那里还有个车站,叫作“窦妪站”,我们都叫它“豆于站”,窦妪也是我们镇的名字。没提速之前有很多慢车都会在那个站停靠,也会卖去省城的客运车票。但依稀记得更多的则是每天都有的运煤的火车,整节整节的车厢都装满了煤,有专门靠卸煤为生计的人们没日没夜地把别厢里的煤卸到铁道边的煤场里。据说那些煤都是从山西大同运过来的,在那个还没有环保概念的年代,家家户户都烧煤,工厂也用煤来烧锅炉等,所以那时候干煤矿的都挣了钱。
记得上学是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小站,里面写到了小站的杏花很是生动有趣。而我们镇上的这个车站跟课文里写的很像,因为它的站台上也种了杏树,每到春天也开满了粉嫩的杏花。也许在那个年代,站台上种杏树是小站的标配吧。
上学八里路,有一半都是沿着铁路的。没有封闭的铁路线,让我们能穿越铁路探索新奇。也就是在一次半路上,我们发现了一棵野生的桑树,那树就长在两排铁轨中间的空地上,而那树当时还挂满了果实。当年的我们并不认识桑树,也不知道桑树的果实是什么,只是看着像微型葡萄串似的果子手足无措。
好奇心还是让我们勇敢地摘了几颗,小心翼翼地放进嘴巴里慢慢品味。有一点酸微甜的味道并不符合我们对水果的认知,当时就断定了这东西不能吃。味道跟葡萄差远了,甚至还赶不上地里的“姑娘”和“紫茄子”。
唯一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是洗了很多遍都没洗掉的满手的黑紫色。以至于有好事的人说我俩去偷煤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当我再想去看一看那棵桑树时,却再也找不到了。我想它一定是被谁给挖走了。
桑树虽然称不上是主角,但它确实是那段记忆最好的指引,它让我能在纷杂的生活中还有一些清新淡雅的回忆,这就足够了。
所以,与其说是怀念铁道旁的桑树,不如说是留恋那逝去的年华,那时的纯真与童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啊!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这代人也将渐渐老去,随着我们即将消逝的,也有那满是回忆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