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憋屈烦闷的大树告诉我:相由心生
原来一直想不明白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一次买菜路上的偶见引发了奇妙小故事,当时我只是把经过和感想发到了平台上。当我看到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中关于思维的三重境界这段话时,突然明白了自己已经有过“格物致知”的体验了,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这种奇妙的脑洞大开意味着什么。
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可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了不起的我》一书这样解释这三重不同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把知识当成绝对真理来学习;
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水:一分为二地分析学习,知道知识是有错的;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
我对这三句话的理解略有不同。
我认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意思是说这个阶段人们会像海绵一样汲取、学习知识。
当人们到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思维境界时,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思维开始了进化,能够举一反三,能联想探寻相关的一些事物。
到达第三层次“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时,人们会看到事物的本质,具备了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那天,我在路上看到一棵奇怪的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明显跟旁边的树不一样,整个树身疙疙瘩瘩,除了主干外,几乎没有枝干。
见这棵树长得如此奇葩,我赶紧拿出手机开始拍照。这时,我的脑海里,生出了一个疑问,旁边同一品种的树怎么没像它一样一身疙瘩?仔细观察,发现其他树生出枝干的地方,这棵奇葩的树却都结成了疙瘩。
为什么会这样?它怎么就不能像旁边的树一样舒展放开,出枝发芽?突然,我的脑海中蹦出了一句话:心量狭小,烦恼自扰,心量广大,智慧丰饶。不由感叹: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道理。
当我看到这棵树,第一反应:“看到一棵长满疙瘩的树,好丑。”这是“看树是树”。
随后产生疑问,它怎么和别的树不一样?有了“看树不是树”的思维。
紧接着进入了第三层境界“看树还是树”:它为什么会这样?揭示了什么道理?
这个奇妙的经历,让我至今还在回味,让我对一直困惑的“格物致知”之玄妙有了感觉。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我同意这种看法,一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取决于这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而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不同的思维认知能够带给我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而更高层次的良好思维习惯,让我们对自己,对万事万物都会有全新的认识。
这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困难在我们的眼里变成了学习的机会。困境再也不是困境,而是成为难得的自我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