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生的事儿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嫣然的小屋

今天继续读第二章,整章节都围绕阅读这件事,感触挺大的。

从小给孩子激发阅读的兴趣太重要了,作者的女儿从小在父母的引导下,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真的把学习做成了很轻松的事儿。

本章节一共有9节,主要是围绕从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父母有意的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作者的做法很简单的,就是讲故事拿起书时用“读”的方式。不把内容转化为口语或儿语。安全按书上文字一字一字读给孩子。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没有区别,不用怕孩子听不懂。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

家长要坚持,一开始都不能带着功力心去进行,个人还认为,父母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要从心里认可阅读这件事,自己投入,孩子才会被引导激发兴趣。慢慢的,由家长一开始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可以尝试由孩子指着文字父母来读。养成看到见就想的习惯,带孩子去户外,超市等公共场所,抓住机会指一些文字看,比如“禁止吸烟”,并且读出来,告诉孩子这里是公共区域,来往人流多,空气不好,这个文字是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

读得多了,接触得多了,许多我们认为的“白字”自然就解决了。

读到这里时,让我想时,记忆中的接受学校教育期间,也曾经被引导过“强行”阅读文字,遇到过不认识的字,这是有好处的。可惜那些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节提到关于学习的引导。“开小卖部”在家里模拟场景游戏时,进行角色扮演,特别好的能将数学类的知识融入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玩,整个过程中不要有任何的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计算错误而训斥或嘲笑孩子。回忆下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是不是会很快乐,快乐学习才能获得更好更多的东西呀。

关于数学方面的教育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感受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生活中有用的东西,我的妈妈在回忆我的小时候时,说我能很好的运用算盘,帮着家里出售东西(那时姥爷家和我们家都开了小商店),可久了不运用,我现在都不记得怎么使用了。

在“开小卖部”游戏中,家长要想办法“放权”给孩子,让孩子“掌权”,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这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1.家长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是想让我学会计算,有了心理压力,不能投入的玩,或被说教,孩子会不愿意再继续的。2.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孩子对于日常物品的定价并不了解,比如报了“天价”的蛋糕、廉价的“戒指”都没有关系。不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3.切记操之过急,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4.不强迫孩子玩,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游戏。5.尽量用真钱,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意识到钱可以换来想要的东西时,就会把真钱情有独钟。真钱可以让孩子更投入,事后注意洗手就是了。

让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回来传授给家长,让孩子当“小老师”。我听一个好友就提到过,她的女儿经常在家里扮演幼儿园老师上课,孩子会很快乐。同时还能从孩子的模仿中知道老师平时都是用怎样的口稳和用词对待孩子。

课外阅读在作者看来是一根“魔杖”,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作者提到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可以逆转。这个魔法就是课外阅读。尹建莉曾经与某小学五年纪的四个孩子进行了对比,博、成这两个孩子与晓菲、小壮从最开始的状态到家长的支持行动,到孩子的成绩表现,到多年后初三的各自表现,差异性蛮大的。其中成与博家里都有很多藏书,以中外中著、历史、自然、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类各类别都读。这两个孩子在初三时成绩都不错,状态也很好。

关键的两点: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

这两点我很赞同,就像记忆中写作文一样,很多没有素材,编都编不出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的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联想到现在的智能时代,短视频的崛起,让人家越来越嗨,一个几秒钟的视频接着下一个。刺激着大脑,让大脑越来越被动,几次在艾灸馆,小小的孩子才几岁,木纳的重复大人的动作刷手机,家长提到此事时,只有一句无奈“她要玩,我有什么办法”。

办法都是有的,只是家长都没有做到而已。

上次王潇在直播也提到近年来的出版业不景气,人们大多数已经不愿意再阅读纸质书了,出版业也是一片低迷。

如果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而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得力不从心。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在07年高考时,获得了140分的好成绩,这其中除了运气成分外,她总结多年的 经验,只有两个字“阅读”。从一岁左右就开始天天给圆圆讲故事。人们都越来越没有耐心,付出一点点教育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后,就想马上看到效果,熟不知,教育是长期主义,当下并不一定会反馈给你,但要相信,教育用心用好方法终究会呈现。

早期的阅读做没做,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差异。而阅读会成为孩子的智力储备。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小学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不爱阅读,是学前、上学后家长、学校没有用心调动阅读的兴趣。如果让阅读像吃饭一样,让其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存在,将是很好的基石。

这让我联想我哥一家的教育,他的女儿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哥哥还引导她学国学阅读诗。他们家把运动也是纳入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女儿从小到现在初中,品学兼优。

再次感叹“运动”与“阅读”的重要性。

想想潇洒姐家的教育环境也是如此,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好的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使用口语。在提高孩子阅读速度这事上,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1.不要让孩子低低读出声来。课外阅读不应该出声。2.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这样会打断专注力,鼓励孩子能整句理解就可以了。3.可能的话,尽量租书或借书看。租借的书能促进孩子尽快看完。

好阅读要求孩子已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了多少?

好阅读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尽量在选择阅读书时,要选原著原版,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质量不高。

如果你了解并赞同了阅读的好处,请不要直接要求孩子“你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是否爱读书这个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之事教训他。

“诱惑”孩子阅读,首先自己要对阅读感兴趣,孩子才会感兴趣。电视机也不是洪水猛兽,不可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让孩子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人最难抗拒的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

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注意这个诱惑要自然,不能让孩子看出目的)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

关于阅读的内容,作者提到作文选没有任何意义。

这让我联想到成人后,在多年前还有报刊亭时,买过报纸来看,那上面有时会出现作文选,正如作者描述那样,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学生的习作,无论从语言、思想还是可读性上,都非常稚气,有大人指导的痕迹太重,一看就不是出自小朋友的心态。都是一些虚情假意的表面词汇。

作者建议考虑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量的积淀程度,重点读长篇小说。圆圆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小说、传记、历史、随笔等。这类能比较吸引人,让孩子读得进去。

先考虑阅读的有趣性,再考虑有用性。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这节批判了我国目前语文教材的落后,而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要求现代文背诵,现代文是口语化的东西,而要求背诵的,多半是一些很平常的段落,考查时要求一句不差的背诵。这让我想起小学时老师让背“皂角树”这篇课文,每个学生走到老师旁边去背,我和有些同学都是闭目来记忆,为了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只真是辛苦呀,记忆犹新。

前两天看到魏书生的视频,对于一个考8分的孩子交流内容让人感叹,遇到好的老师真是一生的福气。这节中也提到他在中学教语文时,虽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会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如此蔑视教材的人,却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生。

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情感算是写作的灵魂,而应试教育中有些行为却本末倒置,尹建莉提到圆圆读书时老师安排的“给妈妈洗脚”事件,分析得太到位了,孝顺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真情实意。虚构作文在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吧,记得在前公司上班时,老板娘把上学的大儿子带在办公室辅导,孩子的作文有畏难情绪,在那篇关于妈妈的作文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虚幻的东西让孩子左右为难。而他妈妈的引导也是有问题的,当专业知识欠缺时,她一心只想收欠款,对于书籍是无法沉心阅读的,试想这样的环境,她的孩子能对阅读感兴趣吗?

目前影响学生们“说真话”的主要原因来自老师、家长、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让我们急于将种种高尚的帽子栽到孩子心中,让他们说主流话语,孩子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出来的东西多么可贵呀。

所以家长的责任任重道远,阅读应成为一个独立成人一生的事儿,刻入肌肉记忆的事儿,你的孩子才会按我们期望的样子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