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8月3日~4日推文(3篇)

2023-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依稀风铃

临时撤下3篇

8月3日

童年|读庞余亮《小先生》 走进纯朴的乡村校园

推荐词:

本篇为参与第五期·童年·书评篇征文稿,阅读书目:散文集《小先主》。

这本书荣获“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是庞余亮,评委会的颁奖词为“ 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读完你会发现,中肯、贴切。

本篇为拆书体裁,作者撷取书中令人难忘的故事章节,展开叙述,带我们走进书中小先生和他的乡村学校,与学生们的日常点滴,其间的斗智斗勇、五彩斑斓的课余时光,看完让人会心一笑,无比熟悉。

小先生的形象传神入微,为读者展示了一位兼具爱与善良的年轻老师的故事,那些与学生们相处美好的、一去不复返的难忘时光,静静淌于指尖。没有功利性的爱的教育,恰如“润物细无声” 的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对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可以由此快速地了解书中精华。推荐。

(风铃)


8月4日

童年|那如影随形的乡愁----读《外婆家》有感

推荐语:  (竹林外 )

作者开篇便用一种悠远、恬淡、优美的笔调把我们带回对故乡深深眷恋的思绪之中。像一曲舒缓的音乐,徐徐传来,又像是一幅记忆的帘幕,慢慢拉开,故乡老屋、袅袅炊烟,孩童的欢笑,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故乡带着我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带着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在“对逝去所怀淡淡的伤感”中,作者的描述似流水般缓缓流淌,带我们来到了作者盛慧的童年,也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什么是文章的美,美并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我们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动。

生离死别也许是人间最无助的痛苦,那是我们用尽怎样的力量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在“对亲人离世无力挽回的忧伤”中,这种无力感被作者用深厚的笔力无限放大,如果说上一节的童年像记忆中一块甜甜的棒棒糖,这一节就像是岁月一只无情的大手,翻云覆雨,我们无力抵挡,只能默默接受。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没看够,真希望作者再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整篇读下来,感情真挚,用词精准干净,你的目光在一个个字间跳跃时,思绪已被作者带到书中遥远的外婆家,带到那冬笋腊肉的香气中,带到那大雨磅礴的暗夜中,也把我们带到自己的童年往事中,带到那个夕阳斜照的午后,葡萄架下外婆给我们扇着风的记忆中…… 学习作者好文,特此推荐。

拟请 @竹林外 点评。


浪漫主义教育——读《包法利夫人》

推荐词:

伟大的作家就是这样,据说福娄拜写《包法利夫人》时,写到女主服毒挣扎着死去,放下笔大哭,朋友不明白,既然不愿让她死,把她写活过来不就行了,但福娄拜摇头无奈道 “ 她非死不可,我没有办法。”

故事一旦写起,人物内在的命运轨迹,就连作家也无法掌控,她们自有奔赴的宿命。

经典是经过人生淬炼验证的,随着年龄阅历和文学修养的积累,二十年后再读《包法利夫人》逐渐悟到大作家手法的魅力,读到“冰山”下的作品深意。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美梦遭破灭的事件,更是当时法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女性生活中面临的困境。

小说以富裕农民的女儿爱玛因不满足平庸生活而自甘堕落为主线,通过她的情感故事,揭示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庸俗和虚伪,爱玛的个人悲剧,映射的是整个社会里女性的被动和无权。

当然,艾玛的悲剧也源于她自身,过于追求浪漫和激情,忽视了现实和责任。

书评对女主角爱玛的分析鞭辟入里,细致深刻,有着清醒的洞察体悟,人类本质上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导致的盲目和愚蠢,在女主身上一件件地发生,白日梦理想化的爱情期望与现实生活中的平琐碎形成鲜明的对比。

指出新的小说类型,心理小说和哲理小说,并且有了“包法利主义”这个特定的名问,收尾的意蕴象征无究,引人遐思。佳作推荐。

(风铃)


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