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独居成年人将近一亿”:如果单身更快乐,独居有何不可?
最近我国单身人口数量超过两亿的数据又再一次冲上热搜:
我国的单身人数已经高达2.4亿。大家要知道,美国的总人口才3亿多,日本的总人口数量才1亿多。
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这项数据预计到2021年会达到9200万。看来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了单身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成年单身人口的逐步增多,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是一件值得焦虑的事情。其实,全球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单身潮”。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曾在《单身社会》一书中指出:“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先后进入了‘单身社会’——即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逐渐超越多口之家的社会形态。”
事实上,日本的独居人口占比为全球第一,已经高达40%,加拿大为28%,中国才只有16%。
只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本来就非常庞大,所以才导致了单身成年人口数量的庞大。
之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过单身生活,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女权主义、历史演变所推动的社会经济体制变革。
女性能够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挣钱养活自己,不依靠男性就能生存,是全球所有国家“单身潮”掀起的根本原因,没有之一。
我们可以从历史、经济、妇女解放等角度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国家单身成年人数占比位居世界第一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那时候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妇女的地位就逐渐发生改变。
1946年,《日本国宪法》出台了一项提高妇女地位的政策:“婚姻是建立在男女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双方享有同样的权利,以相互协力而维持”。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国际女权主义在日本生根发芽的结果。由于推行男女平等,日本战后又大兴工业化,所以女性的就业率逐步增加。
不过,这时候的日本由于战后要振兴经济,走的是重工业路线,需要的劳动力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依然要依靠男性生存,所以那时候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让日本从一个重工业大国变成了金融、投资大国,不再靠“力气”兴国的时代,女性的就业率迅速得到提高。
女性有了工作、可以不再依靠男性生活了之后,社会中晚婚晚育的现象很明显,不婚不育现象也开始出现。
90年代,日本出现了经济泡沫破裂现象。这就使得这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呆滞、甚至是倒退的困境中。
那个时候,失业率非常高,中下层男性别说挣钱养家了,连养自己都是问题,这就直接让社会走向了老龄化。
中下层国民挣钱困难,结婚率自然就降低。结婚率降低之后,这个国家就出现了少子、老龄化现象。
由于缺乏年轻男性劳动力,女性的就业机会就更多了。从那之后,日本的“单身潮”就出现了。
而随着女权主义的越发侵蚀,很多的女性也不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了,把自我实现放在第一位。
这就直接导致了如今日本的独居成年人数占比为世界第一。因为很多时候,事业和家庭不能两全,以自我实现为主要目的的女性,后来很多都选择了事业。
并且,如果在一个社会之中,男女收入差不多,男性的工资又不足以养活一个家庭,女性婚后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出去挣钱,那“单身潮”是必然的。
我们国家“单身潮”的兴起其实和日本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鲁迅的一篇演讲《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唤醒了我国女性的女权意识,新文化运动之后自由、平等等思想深入人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也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女性也逐步有了就业机会,就为如今的“单身潮”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也开始工业化。女性的就业岗位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比如工厂女工、服务员、促销员、文员等。
女权主义的越发侵入就导致女性的教育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于是,社会上那些高端职业中开始出现女性的身影。
时至今日,我国的女性已经能够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找到足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对于女性来说,婚姻的“经济供给”功能失效了,自然就会重新去思考结婚的意义。
现代女性之所以会进入婚姻,多数是因为爱情,遇不到合适的人,宁愿自己一个人单身生活。
现代男性之所以会进入婚姻,多数是因为爱情和传宗绝代。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对夫妻是奉子成婚,而男性会求婚女性,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方有了身孕。
靠结婚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婚姻的价值被重估,自然单身独居的人数就突飞猛进。毕竟,真爱不是人人都能遇见。
所以,我国单身成年人独居数量的增多并不是一件值得焦虑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
既然在女权运动的推进下,全球的社会经济体制给了女性除结婚生子外的又一条生存之路,就已经为今天各国“单身潮”的来临埋下了伏笔。
“单身潮”的来临会刺激一系列单身经济的发展,而为了降低国家老龄化,预测未来一系列新的政策,比如“非婚生子”等也会在多个国家合法化。
男性、女性选择过独居生活,是一种正常的选择,数量增多也是正常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应该被嘲“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