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个故事
一早起来,发现心心念念聪妈的座谈会没有名额了,就因为我睡了个早觉,百年难得一遇的早觉。感觉很失望,不开心,还有点委屈:一个星期以前已经把时间排出来了,我又不知道要报名,要不一定不会早睡。后来虽然知道了现场会录音,线上也可以听,还是不开心。马上给聪妈留言,询问能不能加个位(心想50个人多我一个也没什么吧。)。下午在群里看到聪妈说来的人太积极了,几乎做完报名表一放出来50个名额就没有了。但是请大家留言回复,如果想来听现场的人多,可以加开一场,马上留言:加开一场。聪妈紧跟着回复了微信信息,请看下图
然后,聪妈在立刻写文,感谢了大家的热情,并且在文里集中回复了一些人的问题。请看下图:
在另一篇文章里,聪妈也贴了信息:
今天讲个故事然鹅,故事还没有完,就在刚才不久,我收到了聪妈的信息:
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有人开始好奇我到底想讲什么没有呢?
聪妈到底何方人也?
聪妈是我鼓励咨询的导师,也是在中国最早接触正面管教的一批人中的一个,她自己的孩子聪哥哥现在在英国留学,差不多是被正面管教泡着长大并度过了青春期的。看她和儿子的书信交流,能感觉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平等又尊重的,聪哥哥是个自信又有主见,并且爱运动爱阅读爱写作,古典吉他也弹得很好的人。
其实这个故事今天下午就想讲了,因为我发现聪妈就是在完美的示范,什么叫做#和善与坚定并行#,樊登先生曾经讲过《正面管教》这本书,他总结的中心思想就是这几个字,显然很多人第一次看这书就是对这几个字特别的有印象。
那聪妈是怎么示范的呢?
首先,第一次我找她的微信留言,聪妈告诉我,其实线上也可以听,她相信她自己可以把要讲述的内容讲述清楚,让我们线上也能听得明白。我阐述了我的失望,以及想来的原因以后,她就说会把我放在空出来的第一位。两次拒绝,我的感觉是:没有感觉到被拒绝了,虽然还是失望,但我已经平静一些了,并且开始从心里去试着接受线上也挺好的,线上还少了舟车劳顿的麻烦。大家看这张图(其实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都觉得说50个人多加我一个也没关系吧)
看出来了吗?全是拒绝,但是我想,没有人会感觉到是被拒绝,反而感觉到被理解。这就是和善:表示理解,共情,语气温和;坚定表现在告知大家:50个人就是50个人哦,50个人就是一个界限哦。虽然我特别理解你也希望你能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子。
最后,真的有人退出了,聪妈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通知了我可以补位,也是做到了承诺了的就要去做。在正面管教里是“跟进执行”这个工具卡,只不过这个跟进执行是对自己做的。
整个事件梳理下来,我的感觉是很感动,聪妈真的很用心对待每一个人,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她的课堂上也同样能感受到。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很开心,心想:哇塞,这不就是“行出正面管教”、“活出阿德勒”吗?知识内化以后的表现就是这么自然,爱也是发自内心。
很多人都觉得和善而坚定很难,因为一和善,仿佛就很难坚定。一坚定,就很难和善。还要同时做到,有点鱼与熊掌必须兼得的意思。那聪妈处理“加位”这件事情的示范,大家试着去体会自己是那个需要加位蹭听贴墙边的人,也许能明白什么是和善而坚定了,以及如何做到了。
正面管教只是以亲子关系为一个切入口,其实对所有的关系都是有用的。而阿德勒说过:“人所有真正的烦恼,其实都是关于关系的烦恼”,在几年以前听过的美国某个机构的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长寿跟什么条件有关系”。200个人,从10多岁开始跟踪调查,这些人一半出自常春藤院校、中产阶级,甚至还包括一个未来的副总统,一半出自美国的贫民窟,历经了几十年,三代研究机构的人员,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就是:长寿跟地位金钱工作什么的都没有关系,长寿的共通点只发现一个:就是在亲密关系中幸福。夫妻关系是核心,其次就是亲子关系。(sorry,视频资料太久远,查不到了)阿德勒一百多年前的理论跟这个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关系是我们是否幸福的关键。
借用非洲女作家Dambisa Moyo的一句话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