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茗录(03)
品茗
杨府/文
喜欢上喝茶,不知始于何时。先前或多做牛饮,也辨不出茶之优劣、产地、种属。每日到办公室去的第一件事,是冲泡上满满一杯,喝上半日。初尝,略苦涩,再之,始觉有清香,回味之余,觉已沁入心脾。倒也惬意。但这不能称为品,仅是喝茶解渴而已。
品茶宜闲。当夜幕降临,独处斗室,白日的噪杂、忙碌复归于沉寂后,心,放松了。此时,沏上一壶香茗,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读自己喜欢的经典。偶或双手捧着杯子,悠悠然看袅袅上升的缕缕茶香,在空中飘浮;或用鼻翼翕着,感觉无有不是氤氲之气。心与境契同,仿佛置身于繁花盛开之夜,幽静,朦胧,自在。轻呷一口,丝丝清香,徐徐沉入心底,又很快流遍周身。仿佛时间都已停滞了,瞬间只有自我,没有世界。此乃心静之时,偶得的片刻清闲,独享小我之惬也。但于品茗之境,犹有距离,仅为小得。
大抵品茶,仅有名茶犹为不足,尚需配上精致的茶具与各种陈设,甚至书斋、画室都要有相宜的雅号。如此,方能品出茶趣茶味来,方能德配其位,称得上真正的茶客。而古仁人士大夫的清高派头,方可淋漓可观矣。而这,具体到如今的一家一室,那能尽备。而市井的茶肆,则可约略有之。然邀入其中,谈的是市井事,生的是利欲心。好在有茶博士介绍各地名茶,有茶仙子演艺茶道流程。顿有去尘涤烦之心。又曾在福州喝过云雾,也曾在桂北尝过沱茶,也曾在狮子国品过锡兰红茶,还曾在北海道见识过日本茶道……茶中之学,近于禅,合于道,渐有积识,品茗之嗜自此养成。彼时之我,算是入于庭院,只待登堂入室了。
品茶乃得有闲适之心,门外无索债之人,门内有红袖添香。收拾明窗,拭净几案,甚或燃烛焚香。有一年,我到墨脱采访。此为福建某市对口支援县市,从县委书记到某些局的局长,多福建人。其中县委办公室主任,忘其姓,是年轻人,也是官二代,到西藏镀金来的。他的同伴说,他的茶泡得好。因此,采访完县委书记后,我们一行人便到茶室喝茶。茶海很大,很气派,观其色泽和纹理,就知是名贵材质。他先点了一支印度檀香,瞬间,馥郁的香气即充满了房间。我暗自感慨,如此边域之地,客身如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还如此精致以求,点滴也不马虎。这是何等的情怀,何样的人生。
然后,他开始泡茶。先是金露红茶,几个人喝了一通,茶色淡了,又换成大红袍,又换成金骏眉、铁观音。一招一式,洗茶换盏,果然老道。我素知闽粤之地,很讲究喝功夫茶,今日算见识了,便趁势向他请教一些茶道常识。因新识,他很是热情。边冲泡边示范,大长见识。也初识了品茶之礼,实在就是一种文化的堆积。想原来真是乱喝,往往酒重于茶,还自诩为雅士,实在有些唐突斯文。夜很深了,室外即是奔腾、幽深的雅鲁藏布江,在深切的峡谷中,轰隆隆的涛声此起彼伏,似乎有骇人的力量。但喝着难得的香茗,论着茶道,也算异乡不孤了,甚或有置身清幽云外之感。此时,没有俗世,只有诗与远方;没有苟且,只有心中的豪情。管你自觉与不自觉,你都会忘记世俗中的名利。茶乃君子,不待俗客。这话是对的,但是,要看所处的环境和由此所滋生出的情愫来的。墨脱之夜,算是在忙碌之中意外的悠闲,似于游兴之外多一份额外的清芬。从此,便爱上了品茶,也渐入此道。一茗在握,便知可以何水以淹之,何具以盛之,以厚其味,留其香。市廛之中,每遇到上好的茶具,总想不计资费,买到手方为痛快。茶叶更是,每有友人赠与好茶,辄作文以记之,以示不忘友情。
我一朋友常常感慨,真想回归田园,过一种隐居的生活,侍弄一片茶园,鸡犬都慵懒。日间一杯淡茶,几本旧书,徜徉于山水之间,手挥五弦,仰观星斗。不为生活所累。或与三五友朋,品茗弈棋,乐莫乐欤!细思确实如此,何为幸福,简单、自在就是。此种生活追求,我与君同。古隐者曰:“归我故庐,耕读忘机”。是多么诗化的境界啊!故庐不仅是此身所寄,犹为心灵之归宿。纵无名山大川,前贤遗踪又何妨,有园林山水、廊亭小筑亦佳。
人生是一趟去往不归的旅程,何苦要以匆匆的步履走过四季呢?即便拥有豪宅,占得高位,若无自在的人生,又若何?人生得闲,还是多想云山之远,绝尘去俗,涤荡我心。此情当是最佳。假如能放下行役之苦,案牍之累,清空名利的妄念,友清风而侣明月,陶醉于一杯清茗之中,可谓神仙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