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的游戏
茫茫宇宙,何为大智若愚,琅琅天涯何为大愚若智?余一愚者,且观且行,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若本文探讨愚者,则需将愚有所定义,而三言两语哪能就此下定论,且听愚者慢慢道来。——前言
1.愚是人们价值观的一种负向定义
不可理喻之时代做不可理喻之事,大环境,或者说氛围,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种群的决策。试想人类若还未成为地球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物种,人类族群对于愚蠢的定义就不会被细化。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喷子和杠精,也不会那么多表里不一,在生存堪忧的年代,愚蠢变得“粗糙”了起来。
我们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被贴在最明显的地方,它在我们出生之后的那段最重要的日子里缓缓形成。大概从2岁开始,到18岁左右,再往后,很难再有什么能让人改变的东西。那段时间结束的那个节点,你最清楚自己是什么。
有的人只活了18岁,后面不过是在重复那十八年。换一个世界,换一个人生,其实不必,水依旧很深,只是目光所及的浅了。
2.愚者何故发笑
叔本华说,把世界看的太透的人往往看不透自己。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精疲力竭、麻木苟且的不同程度上往阶层上走,懂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懂自己。我们已然失去了“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资格。
认识到世界的荒诞,欲望之惊怖,领域之广深,我们能否放下克制,像小丑一样发出尖利的嘲笑,像庄子一样发出恣意的大笑,笑出人生之微渺,笑出识己之彻悟呢?
愚者之笑,皆在于此。
3.愚者跳不出的怪圈
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非主流的人。我一度对一切都产生怀疑,没有惨败,也没有强,只不过那些未解的疑惑变成我灵魂最深的弱点。
古往今来,常有人认为,有人比自己愚蠢,自己就是智者。更有人以愚弄他人为智。人们在现有的堆砌上迷失了,他们从没有爱迪生点亮世界的感觉,没有金庸创造一个江湖的欲望,没有霍金与克尔~纽曼黑洞无声对视的成就感。人们没有忘记第一个点灯的人,但自己却只想在灯光下活着,不敢直面黑暗,生活的怖惧与安逸像啮蚁一般撕扯着他们灵魂。
汝病矣,非也,天下病矣,非也,天外有天,是以人之为巨人亦或为虫豸?唯愚者而已,何提巨人与虫?知之甚薄,应为愚者,民者愚,愚民者亦愚,相对而言,何物不愚哉!此古今之愚者难逾之圈矣。
4.愚者的游戏
我们视线常有所不能及之处,而无论是高远的、渺无的,还是卑微的、世俗的,有的人能从镜中看到一层层欲望折叠的血肉,有的人能从镜中看到一道万丈的雄芒;有的人看的透了,彻了,才感到深深的无力,有的人活的浅了,薄了,才走得朝气蓬勃。
哲学是一门被很人误解的学问,科学亦是,真相内外的那扇门与那条通向真相的通道,衡量的不是愚蠢的程度,而是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等人们远离了那困难重重的疑惑,又回到了这个反复折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愚者的博弈。万事万物都有了他们的喻体,一切又回到了它们的轨迹。
上千年前,愚公与智叟的争锋依然历历在目,然而这场愚者的游戏,确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了。要素的增加使现实的某些部分变得尤为荒诞,若每一个人都按照定言令式(请只按照那些你愿意称为普遍法则的信条而行事)来处理,不知将会是怎样令人难以想象的地球。
我们依然没有深入生命本身,所以只能不断假设,预言家永远被预言着,正如愚者也知有事物使其愚蠢一样。
其实很多道理,人类凭借优良的大脑从懂事起就在论证。本文也是作者的一种论证,信息量不大,其中文言部分十分粗糙。作者至始至终也不敢妄言世界就是一场愚者的游戏,实是因为作者也只是一个愚者,在其中,便不敢愚人愚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