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喜欢源于天性,没有原因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祝_3924

读书-对于生者,可以穿越生死界;灵魂,都可以安顿了

这不是书评,只是简单记录下关于拿起这本书的前后,就像清晨,拿一杯白水缓缓饮下。如果非得让我从书里学到点什么,那我只能弱弱的来一句:至简者则无敌。本书记录的是作者1845-1847大概两年的时间,在瓦尔登湖附近“建造房屋,生火做饭”的故事,为什么会成这么厚的一本书,当然与作者极其详尽的描写所处生活与周边自然不无关系。

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书中序言说到这本书不易懂,更难全懂,但我却懂了,只是站在我的天平上罢了。如果站在第二次读的角度,我可能就是个无知者,也真真切切的期待第二次阅读的时机。

固然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从未在实质上助他一臂之力,但毋庸置疑,及其重要的就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在场。

这本书其实在中学时校门外的小书屋就看到过,买到的时候其实已是两年前,那时大概工作也忙,买书的爱好却从未停止,买来读了几十页,玩心起来就没了心静,期间读了“喜欢的”书,再没有捧起她,直到现今故作沉吟思考人生才翻出了她,两周读完,从未有过的满足。好似置身“瓦尔登湖”静谧之处,对于生活从未有过如此简单的向往。

为什么他们一出生,就居然开始挖掘他们的坟墓?

之前满足的是侠肝义胆的漂泊生活:看遍城市美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今有想寻一僻静处,生火做饭,伴着黄昏晚霞有书读。要问为什么?可能假期在家太长,离开就多了想念。我想以后还是要简化,简化,再简化,当然不是“偷工减料”的生活,更不居于形式,强迫自己流浪或回到家乡。而是努力的遵从内心的良知,拨开遮蔽“纯真之心”的云雾,得见心之所向。

书中结语共勉——我不是生活在这个 焦躁不安、神经紧张、忙忙碌碌而又微不足道的十九世纪,而是在十九世纪经过的时候沉思地 站着或者坐着 。

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我们坐观历史,却也不能逃出之外,现在已然二十一世纪。我已经挣够了必需品,却还在为奢侈品疲惫,但或多或少也像哥伦布,正在发现内心中的整个新大陆和新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