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文苑编辑作者投放文章专题

小李出殡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唯进步不辜负

“喂强子,知道吗?李东死了。”一大早,我接到发小二虎打来电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惊愕的差点脱了下巴。

“怎么会呢!他可是和咱俩同岁,今年五十不到。”我以为是他损李东,因为小李那人在我们几个老实人眼里,实在让人生不出好感。

“人命关天的事儿还能作假?人是今早凌晨没的。听说是心梗。”别看我们几个平时聚在一起对李东满是意见,但死亡面前,二虎语气还是有些挫败,这或许是死者为大的原因吧!

我和李东早年是邻居,也是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伙伴。曾经一起下河摸鱼被水蛇咬过,一起捅马蜂窝被马蜂蛰得遍体鳞伤。这些“美好”的记忆,足以让我们有着同甘共苦革命一般的友谊。但自打我们各自成家,小李有了一份跑业务的轻松工作,不仅不出力钱还来的快,生活水平自是蒸蒸日上,比我和二虎的日子都强很多。

他家的田全部租赁给了别人,农忙时,我们下坡上坡累成孙子,灰头土脸的没个人行儿。而小李却带着娇妻,或者蹲在大门口轻松地栽花,或者手牵手去马路上瞎逛,蛮有资本主义情调的。这种悠哉悠哉的日子,是我们羡慕不来的。

大概是受不了我们一帮泥腿子的辛酸样儿,李东看到我和二虎,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热情地打招呼,而是表情淡漠,一副爱理不理的神情。即便我们抢着和他们夫妻俩说话,只听他们鼻子一缩嗤的一声,满身满眼都是无事与冷漠。这样善变的令人面上难堪,更接受不了。于是先知先觉地想,既然人家不爱搭理,何必上杆子爬着找羞辱呢!

从此,我们和李东行同路人,肩膀撞着肩膀都不带招呼一声。他的妻更是如此,一副高高在上的公主模样,每天穿的花枝招展描眉涂粉,活像一只翘尾巴的花公鸡,实在让人无法对她爱起来。

我们继续三点一线为了生活奔波。礼拜日,我和二虎几个时常炒几个小菜喝上几壶,聊着侃着,释放着身体的疲惫,日子也就这样慢慢地滑向前去。

多年以后,忽闻李东之前干的业务黄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她那在家当了若干年闲职太太的老婆,为了生计,竟然也起早贪黑的去工厂做工了,租赁出去的土地也收了回来。农忙时节,和普通人一样加入到尘土飞扬的土地耕收中来。空闲,两夫妻也不知去哪倒腾了一批临期牛奶八宝粥之类的食品,在每个落日的黄昏,将它们摆在人来人往到街道上叫卖,以此赚俩小钱儿。

李东夫妻没了之前的风光,生活水平也在直线下滑。而我和二虎,虽然工作照旧的每天在家和工厂之间来回奔跑,但我们的收入在稳定的基础上连年增加,银行存款有个位转为十位,又有十位向着百位冲刺。

在那个人人进城买房的年代,我们俩也随着买房大军挤进城市,交了首付,在县城各自买了一栋商品房。这辈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庭幸福儿女乖巧,也算是小有了成就。

鉴于我们毕竟和李东是发小,这份情意还在。现在人突然没了,我和二虎决定放下之前的过节,去殡葬现场送他最后一程。

本以为葬礼会办得风风光光,和村里去世的人一样有很多送孝的。来后才察觉,殡场出奇的冷清,有种人走茶凉的悲凉气息。送香纸的竟寥寥无几,除了他的直系亲属和本家的叔伯外,相邻们竟没有几个。

小村自古就有这种习俗。不管哪个去了,出大殡这天你来我往互送纸钱,这种友好也是一种遗留下来的朴实民风。但李东家却不同,送的少看热闹的居多。村民们涌上前来,抄着手远远地冷眼相看,就是不见黄灿灿的纸钱送去孝台。就连近前扣头拜别的人也寥寥无几。那些曾经的朋友、同学,想必随着他事业的日升早已抛之脑后,所谓不是一路人何苦费那心思去打理去重温旧情。但这样清冷的殡葬场面,实在令人不忍直视。由此也令人感慨:你当初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自己。即便是死,也不能让人抛弃之前曾经众多的不愉快,而坦然面对亡人。

殡葬结束,村民们生活照旧不受影响,对他的意外去世并非太多同情,相反却有点幸灾乐祸之意。试想,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理此种地步,实在令人有些匪夷所思。想必,平时李东两口子,对待左右相邻如我和二虎同出一辙,眼睛里的不屑流露于表,与这些人同住同行都感到羞耻。

殡葬仪式很快结束,本就清冷的场面,人员散尽后,张贴着红彤彤春联的木门上,多了两张黄黄的纸钱。这种纸代表着家中刚送走亡人,这种悲凉从头到尾看的人面上生惧。

五十不到的人就这样在地球上消失了。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就像天空划过一道闪电没有留下丝毫尾巴。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这人真应该低调做人低调处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就要接地气地活下去,而不是偏离人群搞独立主义,眼睛像镶嵌在头顶之上,看哪个都不如自己。到头来将自己彻底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视线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