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归纳总结
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归纳总结
原本打算今晚开始看《奇特的一生》,没成想打开包装,里面附了一本小册子—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便先看起了这个。
这是六位大家分享的自己对时间管理的理解,以及自身实践的方法。以下是我就他们的观点所做的归纳总结。
一:如何精确感知时间—李笑来
作者曾一度消极,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总是有差距。甚至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他无意中看到了《奇特的一生》,接触了时间统计法,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他主张跟时间做朋友,对自己的日常做详细的记录,时间精确到分。至于记录形式,跟柳比歇夫的别无二样。通篇看下来,与其说是他主张,我倒觉得更像是照搬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或者说是临摹。详细的记录日常的好处,便是可以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奇特的一生》系列随笔—秋叶
1、如何自律:建立一个长远的伟大目标,并将目标逐层分解为一个个的短期小目标。每天朝小目标努力,一旦养成习惯,自然就自律了。
只有拥有伟大目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费时间的可耻。
2、如何知道时间的长度:对时间流逝建立生理上的第六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时间观。
3、如何记录时间清单才有效:不能只是机械的记录日常生活,必须从中发现问题,并改变自己的习惯。光记录而不整改,徒劳无功。而且,要保障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一天到晚瞎忙,时间花费了,但是真正有效的时间并不多。
4、如何用时间框架来安排时间:柳比歇夫可以做到从自己的整个人生时间来构建自己的时间框架。人生—人生阶段—年—月—日—时—分。这样的整体法,便于灵活的支配时间。
作者主张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柳比歇夫那样。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酌情制定时间框架即可。
他本人采用的是以周为单位的填充法。把一周当中具体到哪天哪个时刻必须完成的事情先安排好,类似于课程表。然后空余时间再逐个填充。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方法也非常灵活,既保证了工作时间,又合理安排了空余时间。且此法可操作性大。
5、如何处理紧张工作与享受生活:紧张工作与享受生活并不矛盾。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得到了保障,自然有大把空闲时间去享受生活。作者主张要懂得劳逸结合。做事要讲求效率,工作干不动或者没心思干的时候,就转化一下环境、注意力,等状态调整好了再干,这样才有效率。千万不要没状态去干,不仅干不好,还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6、如何更好的成长: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管理时间,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但是一定需要经过自己的改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你总是可以浪费一些时间做没有什么目的的事情,只要你开心,没有负罪感,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三、时间统计法的进化之路—战隼
他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介绍了一堆时间管理的app。比较详细,电脑版、手机版、安卓版、苹果版。他的时间管理方式,跟柳比歇夫的类似,但是却没那么精细。他只是记录了从起床开始,从什么时段到什么时段在干什么。从这个记录当中,去反思自己的时间花销,然后加以整改。他给我们的建议,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几点:
1、切莫自我感觉良好,从认清自我开始。当你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清单,才会发现其实你什么都没做。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
3、注重自己的时间投入与产出。
4、要持之以恒。
四、统计分析时间日志的三种方式—邹鑫(小强)
1、时间投资统计法:根据四象限法则分类,分为:投资、消费、消耗、浪费。其中,重要且紧急的为消费;重要但不紧急的为投资;不重要但紧急的为浪费;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为消耗。
2、生命轮统计法:生命轮中的标签设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但注意,每件事只打一个标签。
3、输入输出统计法:输入阅读的资料、信息、课程,输出自己的分享思想、经验以及堵住实践的事情。
时间投资统计法,记录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但是只有四个纬度,分类比较笼统。生命轮统计法虽然标签可以设置很多,但是同一件事打一个标签往往是不够的。比如阅读,可以说是时间投资,但是阅读了产生了思想,那就不属于投资范畴了,那就是消费了。输入输出统计法,我们如何定位一件事情是输入还是输出?一件事情如果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怎么办?
这几个统计法都有自身的缺陷,而且个人觉得用起来麻烦,如果可以将三种方法整合成一种,强强联手那就完美了。
五、“奇特的一生”是否可以复制—张兆杰
这分享的六人中,他是我最喜欢的。语言实在又不失趣味,而且这人挺逗。作者觉得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是毅力的结果,而是养成了一种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做这个时间统计法就跟洗脸刷牙一样自然。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作者觉得两点比较重要。一是长时间,二是高效。长时间比较容易,但是高效就难了。愚公移山,他的时间够长,但是他并不高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倍功半。他的时间统计法颇为有趣,后面我会说到。先总结一下他的观点。
1、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只是看上去努力,实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论高效的重要性。
2、打造自己真实的时间表,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自己照镜子,都像在镜头前一样搔首弄姿,杜绝形式。
3、记录自己真正的纯粹工作时间,要知道纸和笔不会撒谎,会撒谎的只有你自己。
4、打造自己的专属日程表。
现在来说说作者自己用的日程记录表。他总是会隔一段时间就修改一次,根据时间的推移,生活工作的变化而实时修改自己的日程记录表。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完全适合自己。
一开始他的表单也跟柳比歇夫的类似,慢慢的他把自己的时间统计表修改得越来越简单,到现在他的表单只有两行,一行奋斗,一行备注。他喜欢简单,越简单越好。这点也是我最喜欢的,我想懒人都喜欢简单点。
六、从初学到进阶,如何用好时间统计法—吴刚
这位作者的观点,不禁让我想起了金庸武侠小说里张无忌修炼的乾坤大挪移。具体归纳如下:
1、原始的纸笔或软件记录日常时间开销阶段。
2、忘记“记录时间”阶段。
3、基本不会忘记记录,但对记录有隐约焦虑感阶段。
4、定期分析时间开销,逐步建立事件分类阶段。
5、试用他人分类法,然后完善自己的分类法阶段。
6、设定不同分类的时间预算,并能达成目标阶段。
7、即使暂停一段时间统计,也能掌控时间开销阶段。
8、了解自己的时间纹理,并约会创造纹理阶段。
9、悟到时间的稀缺性,产生对时间的敬畏阶段。
PS:语言的巨人总是行动的矮子。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方法来管理时间,都必须先行动。哪怕只能坚持一个月、一周也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你会思考,这就是收获。当然,发现问题是否有恒心、毅力去改正,每个人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师,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柳比歇夫,或者说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达到他那个高度,所以说我们还是得走自己的路。康庄大道也好,崎岖小路也罢,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路就是好路。别人的食物再好,那也不适合我们咀嚼。可借鉴,但终归要有自己的特点,最终要变成自己的食物。一味的走前人的路,只会让自己失去自己的路。
今晚开始品味一番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