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精选爱旅游 爱文字文学社

峨眉天下秀(4):独享眉秀,品味“九老烟霞”

2020-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峨眉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因山势透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峨眉山之秀体现在轮廓线流畅柔美,尤其雾绕峨眉,更显神秘妩媚。另外,植被丰茂,色彩翠黛雅丽,终年不枯,也是“秀”之要素。

        告别了老者,我又独自一人行进在山道上。上山时,我选择的是右环线,下山则选择了左环线,不过洗象池是必经之地。来时不是夜晚,就是早晨,也没来得及观赏一下洗象池。

(侵权删除)

        洗象池,建筑规模较大,面积达3600平方米。屋顶为锡瓦、铅皮覆盖。殿内祀观音、地藏、大势至。衣纹飘逸,体态端庄。殿宇寓于一片冷杉林中,海拔约2100米。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宛若置身霄汉。唐诗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咏赞峨眉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像高2米,殿后为金身护法韦驮菩萨像。殿两旁为客堂,内有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楠木椅12把,椅背上题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诚团结,实现和平”。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额系1983年遍能大和尚书。殿内供奉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两旁为脱纱十八罗汉。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金身站立莲台之上,高约3米。第三殿为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两壁悬挂20幅观世音菩萨像,每幅高1.2米,宽0.8米。

      (来自百度百科)

         印象最深的,是洗象池的大雄宝殿大菩萨下坐着三个小弥撒,金粉面,菩萨坐在一只大白象上,宝座用金粉红底描绘了一些龙凤图案,十分壮观。此时有藏民进香:三支蜡烛、三盏用铜杯点着的油灯、三脚香炉燃着香,把整个大殿都熏香了。

         继续匆匆下行。高兴了,向着对面山壁使劲呼喊,于是,回音滚滚而来,似乎我与峨眉山的“交流”有了回答,内心倍感振奋。

         经过一段石梯缝隙间长满青苔的,幽暗的森林里的石头小道,到来到了遇仙寺。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遇仙寺,其得名本因是长寿坡腰际有一个“遇仙洞”,但人们宁愿它得名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樵夫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仙寺”。

(侵权删除)

        遇仙寺四面深谷,大树丛生。一条小道,通往深谷,水声哗哗,但却见不到影子。沿着“之”字形小道往下走,越走水声越大,原来是从山上奔涌而下的一条溪流。抬眼一看,头顶上蒙蒙雾气中树木遮盖,可望而不可及。石梯顺着溪谷而下,穿过小桥,我终与溪流依偎,沿溪而行,时而又上坡时而又下坡,惬意非常。

       刚拐过弯, 十米开外,一只小山鸡站立路旁,尖嘴,麻色的羽毛。它见着我,楞了片刻,赶紧爬上道旁的竹丛坡,“咯咯”地叫着,我随即站着看定它并呼唤了几声,它却最终逃走了。一只红色大鸟凌空飞过,吸引了我的目光。


【相关链接】

        在接近九老洞的山林中,还有一处寺庙,名叫“仙峰寺(禅林)”,卧于仙峰岩下。2000年,我们一家人曾在那里住宿了一夜。仙峰寺外,高大古木,比比皆是,硕大的树身的缝隙和空洞,足够我们栖身而入。

        有对联云:寺号仙峰洞邻九老,门迎佛顶台接三皇。

        仙峰寺,位于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来自百度百科)

        寺前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长寿岩高插入云;迎面华严顶宛如翠玉屏风,时有朵朵白云飘绕,恰似一幅爽心悦目的山水画。寺后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遇见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九老洞一带盛产世界稀有的珙桐,春末夏初,繁花似锦。

      (来自百度百科)


        走着走着,水流声不知啥时消失了,当拐过一个山弯又听到了溪流声。定睛一看,是从山上跌宕而下的一道瀑布,流过又一座石桥。石桥的顺流方向有一个石雕的龙头,反之则是一个龙尾。过石桥后,即见坡上有一石碑,隐约可见上面写着“九老洞”的字样。其实,九老洞就在仙峰寺背后仙峰岩山崖上。

      上得坡乃见道旁一大岩石上,雕刻着巨大的字:“佛历二千九百九十五年 仙圭南无普贤菩萨 ”。杵着拐杖,气喘吁吁,终于爬上了三面高壁的九老洞。

(侵权删除)

        若从洞里向外看,洞口轮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在属于喀斯特地形的峨眉山区,溶洞成群,崖穴成网,九老洞可以算得上山中洞穴之首了。(不过,在那个年代,九老洞似乎并没有完全开发,也没有开放。)

(户外探险者在考察九老洞——大青树摄影)

       吃完晚饭,洗漱停当,时间才7:00,心里盘算着可以睡上10个小时啦。不过睡前,也许还有精神探寻一下九老洞(当然,只能是虚拟)——

         关于“九老洞”的得名,源于一人神奇的传说:当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远道从黄河边来峨眉山访天真皇人问道,巧遇穴居此洞中的九位老人,名叫“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问及年龄,九位老神仙已记不清楚,只记得他们曾经在年轻时候为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捡过石头。“九老洞”的得名源出于此。

        还有呢,九老洞下方的黑龙潭,便是传说中陪伴白娘子左右的青儿修道的地方。

        九老洞对联众多,这里取其三、四,观其一斑:

        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   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壬申春初 双流刘咸荥题仙峰寺)

        九老烟霞消遥洞内   三藏经典贮积楼中(海良方丈大和尚)

        宝篆护香云不作风波于世上   金田开玉洞别有天地非人间(双邑弟子陈永聸敬立)

        无偈不通语出清风多幻化   有怀必吐诗归明月细推敲(清代诸辅臣题峨眉山洗象池)

         一夜无梦,沉沉酣睡,身心得到极好地恢复。早起饭罢,又该下山啦。

        下山路上遇到一二十个一群的游人,他们都惊奇我一人爬山,还说碰着猴子了吧。可惜没见,不过我告诉他们,听同路老者讲过,头天下午在洗象池,两只母猴怀中抱着两只手掌大的小猴子吃奶呢,旁边还有两只小猴。他们给猴吃东西后,那些猴就在他们手中直接拿吃的了。

         从九老洞往下,但见各个山头布满树丛,云烟飞渡缭绕其间,弯弯曲曲的道旁密林青翠,小鸟儿交相唱着动听的晨曲,那美妙的声音给人一种无限的乐趣。我学着鸟叫,小鸟竟都飞到我的周围,有的只有10米多远;树木丛中是什么在跳动,一看是两只尖嘴的麻色大鸟,我吹着口哨它们也就不惊不诧了。常说“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切果然如此。

        行走间,见有几位华桥,拿着双镜头的外国照相机和脚架,在拍摄风景。路边有一八角小亭,可观望风景,在他们的镜头中,一定是“三面环山,一面山外,山峦逶迤,云烟飞悬”的绝美画面。 继续赶路,却也不让眼睛有一丝一毫的闲暇:山峰矗立,形成一个个奇丽的姿态,山壑间,一条细流直挂而下,声音可辨,直通谷底。忽然,山中传出喊声与回声,呵呵,那一定是华侨们激动得对着大山吼叫呢。树上开着黄花,香气四溢。可真是鸟语花香啊。我不禁也对着大山大声喊叫,随即传过来厚重的回声:你好啊,峨眉山!快乐的藏族老媪唱起了藏曲,随后哈哈大笑,歌声笑声飞传四方,引来山中回响。一群画校师生,用油彩渲染着峨眉山风景,既而也参与进了欢乐的共振,顿时,山中吼声此呼彼应,热闹非凡。引得我甚至也快乐地唱起了歌,心儿仿佛像是攀着山腰崖壁而行在密林深谷间……

        转过一道山弯,我惊喜地望见两棵开满红花的大树,婷婷玉立在山坡,走近一看更是婀娜多姿,只奇怪大树上竟也开粉红的花呢!山谷处水声哔哔,待我下去观看个明白。清清的溪水亲吻着怪石——石上长满青苔——流过桥洞,那清澈的潭处,一片涟漪,绿波荡漾。溪流过潭,九弯十曲,又流过一桥,桥头立石碑,这是上行“九老洞”的“铭牌”呢。爬上一个坡,抬头看时,崖壁遮天处,一大堆(串)“石泪”落下,差点儿滴(砸)在我头上。

        走了多远了,还隐约飘来藏族老媪们的歌声,此时,配着水流声更是动听感人呢。

       急急返校的画院师生追赶上了我。行走间,师生们还在热烈地谈画,老画家不时讲解着速写的风景画草图……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