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视界里的我 ——读窦桂梅《我的教育视界》随想(二)
读书如果只停留在读己的层面,恐怕是不可取的。
读己,还要读到所从事的职业层面,这个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如果窦桂梅校长只是介绍这些现象或是一些个人评说,和“教育”不沾边,那也就不称其为“教育视界”。所以,窦桂梅校长针对“‘谢谢’成了美国人的口头禅”和“赞美成了美国人的习惯”做了如下教育的思考:“中国有着上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孩子有着全世界公认的族群大脑优质遗传的基因,可同样的付出与劳苦,师生和父母的内心感受却如此不同。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的教育该怎样为人的一生奠定幸福的基础?”
所以,窦桂梅校长有如下的行动,在清华附小《纲领》中有这样一句话——能主动把爱表达出来,“我们用‘微笑、感谢与赞美’强调附小人要有这样的习惯,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血液里,外化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样的“教育视界”,有记录,有思考,有行动,教育世界才会变得“开阔”!
读人不光读出己的贫瘠,也会触及到己的空白。
在众多教育家中,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是享有很高声誉的。而我,对他了解甚少。
所以,这次从窦桂梅校长的笔下感知关于他的事,以及感悟窦桂梅校长对他的崇拜,也算是一种捷径。一篇《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里》,让人心生向往又感叹自己的渺小。“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这句话应该贴在每间教室里。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是——“海量的、安静的、一心的”,我的阅读呢,是贫乏的、急躁的、快速的。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好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将读书确实理解成了“应付每一天的课”,后来,随着读了几本书,才渐渐理解真正的读书必须是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素读,书才会散发芳香,怡养人的性情。窦桂梅校长说:“教师读书的关键,第一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第二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人的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更复杂,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只可惜,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无视这个“常识”!
窦桂梅校长写她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室停留的行动:读了一段《帕夫雷什中学》。在大师的办公室,读一段大师的文字,虽然大师听不到,但自己的心能听到,这是一项多么有意义的行动。
一篇《走进教育理想国:帕夫雷什中学》,让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教育人真正的“虔诚”:种下一棵常青树、吃一顿帕夫雷什午餐、上一次特别的课。特别是“上一次特别的课”,在特定的地点——帕夫雷什中学,在特定的教室——没有学生教室,在特定的心情——朝圣者的虔诚里,“在桌椅中间来回走了几趟,从讲台前面走到后面,又从后面走到前面,手不停地比划着,幻想着我给这里的孩子上课的情景。”这绝对是一个对教育怀有梦想的人的举动,“我们热爱苏霍姆林斯基”几个大字板书在黑板上,意义非凡,心情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