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岛学蒙氏·理论篇·Day4 一日流程
今天,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了班级一日流程的制定。虽然每天都在经历,但以前的我并没有发现,原来一日流程承载了这么多的内容。从一日流程的制定中,其实就能看出,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甚至还隐隐有些教育局的影子。
很多时候,制定一日流程,我们并不是完全基于孩子。这其中有多方力量在暗暗较劲。比如,教育局明文规定,一日流程必须给孩子留出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教育局的出发点是好的: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需求得到满足。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一刀切。这就像一片阴云笼罩在老师心里,并且已经根深蒂固了。老师们战战兢兢,在八小时里反复捣鼓、切割。最后,餐后散步居然成为了热门项目。可见好的意愿不一定符合逻辑,但也不一定会产生坏的结果。屁股决定脑袋,幸好脑袋还比较好使。
比如,餐点的要求。我们估摸算了一下,如果孩子在家吃了点早餐、放学后回家又吃了晚餐,那就是四餐两点。从早七点到晚七点,十二个小时,四餐两点,平均两个小时吃一次。但有趣的是,新生儿的哺乳周期一般是间隔三小时。把学校的时间都花在了用餐上,这,又体现了谁的意愿?(不过令人无奈的是,家长们很多都是无暇照顾孩子的早晚餐。)
又比如,班级老师的需求。同行交流,才是“两眼泪汪汪”。相比较才发现,自己真的是非常懒惰的老师。其他地区的老师,基本都是早七点晚七点,常年无休、无怨无悔。一天下来,中午也是各种忙碌,自顾不暇。但是,我们把自己当“蜡烛”,真的要燃烧殆尽,至死方休吗?不是抱怨,幼儿园老师不单单是身体上体力的消耗,还有情感和精神的消耗。如果不注意休息、张弛有度,真的很容易把自己“烧没”了。处于这样的工作状态中的我们,真的会对孩子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吗?
再比如,班级管理的需求。新教师的成长、班级老师的分工、班级环境的整理和维护、班级情况的总结和研讨,都需要时间。就像下棋,在时间上如何进行人员分工和布局,也是一个考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