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石头奇遇记》

2022-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心雨驿站

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美丽的石头。小艾手捧着一堆小石子兴奋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您看,我在秋千旁找到了很多小石头。”说完就把石子递到我的手中开心地跑了回去。此时,教师发现和小艾在一起玩儿的还有5、6个小朋友。他们蹲在地上,手拿小树枝,撬着石子路上已经松动的石头。数了一下,他们已经从起初的10几块儿收集到了30多块儿,他们用这些石子玩儿得不亦乐乎。李宸、若闻用小石子搭了一座小山;鑫鑫和琪琪选择光滑又好看的鹅卵石玩儿着藏宝游戏;还有的小朋友提议,要将石头带回班级给小石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可可小朋友确用撬下来小石子填补着已经空缺的石子路。教师问:“可可你在做什么呢?需要帮助吗?”麻可看了看我说:“我想把这些小石头拼回去,可是他们总是把石头拿走,我怎么也拼不好。”怎么能把这些松动的石头粘回去,将石子路铺好呢?带着麻可的问题,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开启了讨论。有的小朋友说:“用胶水粘上”;有的说:“用胶钉”;还有的说:“用胶条”试试~

说完,孩子们开始到班级中寻找自己所需的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通过尝试后,幼儿发现胶水、胶棒粘上土后就会失去粘性,不能再使用;胶钉可以将每一块儿小石头链接在一起,但不能用胶钉把石头粘在地上;胶带能够把每一块儿小石子粘住,铺出一条长长的路,但是无法用胶条把小石子粘在土地上。

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价: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在用“石头”这一低结构材料自主探究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多种玩儿石头的方法。从起初用树枝撬石子到进行点数、分类及根据不同石头的特性进行搭建,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粘拼石子路。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用自然物、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工具进行着简单的尝试与科学探索。初步尝试着运用简单的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着自己的发现。

教师支持和材料支持的调整与改进:

1.教师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提供各种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教师给予幼儿自我探索与自主表达的机会,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动手动脑,自我探究问题的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