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对的善良面前,理智毫无招架之力
文/夕小颜
在绝对的善良面前,理智毫无招架之力我曾被小骗过一次,也就是前两天的事。
路过红街时,我突然嘴馋,于是提前下车,打算去买杯奶茶。在公交站台,一位打扮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女孩拦住我,问我有没有零钱。她的举动很突然,不伦不类的服装更是让我不自在,我摆摆手离开了。
如果人家真的有困难呢?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随即做了一个决定:买完奶茶后回去看看,如果她还在的话,就把零钱给她。回去的路程不过几步,她果然没走。我当时还挺高兴的,顺便编了个拙劣的借口:刚换零钱去了,给你一块钱坐公交。她的脸上并无波澜,但说了句“谢谢”。
我是在她走后才感觉事情不对劲的,毕竟疑点也太多了:我去买奶茶的时间少说也有十分钟,这么久都不够借或者换零钱的吗?而且拿到钱后,也没有急着坐车。
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诈骗方式:谎称坐车钱不够或者没零钱,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借”钱。虽说我只损失了一元钱,但被骗的感觉还真有点不爽。
我发了个说说吐槽了这段经历,笑称:直觉让我远离骗子,而善良又把我拽了回去。
我的qq上大部分是和我年纪相仿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评论区说出了自己被骗的经历。骗子也挺会对症下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如出一辙:利用你的同情心。
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战战巍巍:我好几天没吃饭了,你有没有钱,让我买点吃的。
一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可怜巴巴:我钱包丢了,你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买车票?
如果骗子的演技够好,你一定眼泪汪汪,心甘情愿的掏出钱包。即便你的理智在歇斯底里:她可能是骗子!
我一个同学总结得挺好:可能你在潜意识里知道怎么回事,但善意没有让你过多思考,毕竟畏首畏尾不能称作善。
不谙世事的我们,简直善良得过分,一旦有助人为乐的机会,就把理智抛到了后脑勺。助人为乐的兴奋劲过了,才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被骗了?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骗术被火眼金睛的网民们一一揭开,骗子们好像被逼到聚光灯之下,无处遁形。网民们哈哈大笑:现在的骗子,真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各种受骗案例也教育着我们,不要无知,不要贪心,也不要——太善良。
你说我无知,我可以改;
你说我贪心,我可以改;
你说我善良,我怎么改?
还是会有很多人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明知对方可能是骗子,但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即便最后知道自己被骗了,也还是念叨着:就当积善行德了。
确实是这样。帮助了,后悔一时;不帮助,后悔一世。你这个善良的人啊,不管过多久,还会心心念念着:曾经有个人让我帮他,但我没有。
当然,化解这类骗术是有方法的,这也是欢哥在高中课堂上教我们的。
奶奶你好几顿没吃了?我的学校就在前面,我请你吃饭吧,刷我的饭卡,吃多少都没问题。
阿姨你没钱买票?那我和你一起去售票厅买票,买完票我送你上车。
如果对方诚恳点头,那就真的做了一件好事,你也会因此开心好久。
如果对方扭头就走,你也只能在心里叹气:我想做好事,但你不给我机会啊。
人生这么长,还是善良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