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起跑线》想到的

2018-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太阳树小萌妈妈

      前段时间,印度电影《起跑线》热映,我第一时间跑去看,颇有感触。和一位挺有教育理念的家长聊起来,她说,我也看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演的我们家的现状。的确,也许,这就是一个披着印度外衣的中国故事。

      影片中,男主角拉吉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服装店老板,买得起豪宅豪车。然而,拉吉出身小市民阶层,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他获得了财富上的跃升,但依然得不到精英阶层的认可,在女儿通向私立名校的路上,屡屡受到嘲讽。其实这个故事放在如今的中国,仍然适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决定孩子阶层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钱(当然也相关),而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资本”。而什么是家庭文化资本呢?

      现今的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孩子,已经没有了物质匮乏的概念。缺衣少吃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是历史书上的故事。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可是,家长们的焦虑有增无减。现在谁还为吃犯愁呢?好吧!那是为什么而焦虑呢?

      你看,李湘的女儿王诗龄,那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王中磊的儿子在市场里和老外自然漂亮的谈吐;就连邻居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了编程,3D打印出来一个很高级的小玩意;孩子班里的同学,那钢琴,架子鼓,耍得叫一个溜,等等等等。再看看自家的娃,天天除了玩,不知道要干什么。一想到这些,我就愁得觉都睡不着啊,好吗?

      好吧!先回放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学生时代:没有钢琴,没有架子鼓,3D打印?全世界都没人听说过。英语要我说得很好?你看我都没在blue后标“布鲁”,老师就说我英语挺不错的;老师还说,没关系,只要我题目做对就好了。各类兴趣班?压根就没这回事儿,好吗?

      那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的家长不焦虑呢?

      首先,家长们忙着想让我们吃好点,穿好点;再者,社会就没有让你焦虑的环境:兴趣班?你没有我没有大家都没有!大家享有同样的免费教育资源,也正是那样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让我们这代人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寒门出贵子,完成阶层的跃升。

      而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因为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开始倾斜。早教,学区房,兴趣班,出国游学,以前听都没听过的这些付费教育已然如火如荼地展开。于是,社会的圈层慢慢形成。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朋友,说他的孩子幼升小,他也去学校面试了,是他去面试,外带孩子也面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我特别理解并且赞同学校需要面试家长的决定。因为,孩子在校的几年内,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学校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就对家长的文化资本提出了要求。

      你今天在教育上拉开的差距,以后会在孩子身上,接着会在孩子的孩子的身上。每一代的差距和资源会呈指数倍增长。而你终究会明白,教育的差异,才是最大的贫富差距。

      于是,有家长会说了:我花了许多钱给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啊!只是,亲爱的,那只是金钱投入,不是文化资本!现今社会,经济上富足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多,自然舍得为孩子教育做投资,对,就是投资!不过,金钱的投入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家长们的精力投入,而且是有效的精力投入。这种精力投入也包括对家长自身成长的经济与精力投入。

      还有一点:今天的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才是他们可以伴随终身的技能呢?比如说,现在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20年后他进入社会后,有多少仍是有效技能让他们受益终身?而有多少已经淘汰?今天家长们卯足了劲要孩子学习的东西,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也许将荡然无存。那孩子现在学什么?考验的是家长们在教育选择上的前瞻性。

      学习于人类而言,是一种本能,这个本能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样。学习自然会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因为学习是探寻世界的方式。但是学习又不只有快乐,因为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还有就是,当“我要学的”和“要我学的”不一致时,矛盾就来了:学习力由一种本能转变成压力,而这需要我们社会以及家长们的智慧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如果一味施压,压力一旦达到临界点,也许悲剧就会发生:厌学,逃课,叛逆,等等。曾经有家长情绪崩溃地表示,她14岁的儿子学习成绩很差不说,还对自己推搡,爆粗口。说孩子从小到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学校,兴趣班上的都是最好的!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妈妈衣着体面却声泪俱下,说自己好歹是手下管着上百号人,也算小有成绩,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无可奈何,花了这么多钱养出这么个孩子。其实,我想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亲子关系亟需修复,关系,才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关于成绩好坏,挖掘孩子的潜力;还有,学校里衡量优劣的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有个初中的孩子,在国内学校成绩非常一般,一个机会去了德国做交换生,去了一年后,并不想回来。她说,没想到,我会弹古筝,我会打羽毛球,同学们都夸我,学校老师也说我是好学生!真想不到,这些东西,在这里,都计入我的评分里!简直太棒了!而我回国的话,老师家长只会天天说我打球浪费时间,只有做不完的题目等着我。

      也有家长表示,从小,孩子上的就是最好的寄宿学校;诸如此类。以此表明,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之多。而关于如何评估孩子的学习,这些家长们说,“不行的,老师说,他... ...,老师说,他... ...。”,都是“老师说”,这全然表现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程度之低。当然,我们知道,现在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等等等。然而,当你顾此失彼,就要有承担结果的勇气。

      由于职业原因,我见过很多的国外孩子,国外家长,国外家庭。我目光所及的这些在中国的外国家庭群体,已然占据着我们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这一文化圈层国人用金钱全然无法撼动,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取得外国籍!而这些孩子们,没有什么我们国内孩子这样那样的考试,学的这样那样的东西却一个也不少: 大量的阅读,需要动手动脑艺术美育类课程和中国孩子并无两样。而且,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很高。家长会是以逐个约谈的方式,聊的也都是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因为不排名,也不一味批判,家长们对约谈并不排斥,国内家长们对家长会多少有点发怵,特别是成绩欠佳的孩子家长。

      最近,开始有规律地发微信,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和朋友们,家长们交流的好途径。很多家长们的焦虑,对孩子们学习的关心,在这里,有了一个疏通的渠道。有家长说,我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打卡;也有家长说,我觉得以前真有点太欺负孩子了;也有的家长表示,对孩子只是金钱上的满足,其他的还真没考虑那么多。等等等等。看到这些,真好!至少,抛砖引玉,家长们能开始重视这些,就好!

      在此,我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家长们能走在一条自我成长的路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