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重建一次人类文明,我们需要什么
前段时间上映的一部电影《一出好戏》 ,讲了这么个故事:黄渤饰演的小职员马进,参加公司的团建时,遇上了一场滔天巨浪,众人被卷到一座荒岛上。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没东西吃、没地方住、没信号.....这足以浇灭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但马进和三十个同事竟然构建出三种不同形态的小社会——有的靠“出口”商品维持运转的,有的靠剥削劳动力的,还有靠发行“纸牌”货币牟利的。仅靠岛上有限的条件,迅速发展出了一整套属于岛上的文明体系。
我们不妨开个脑洞,假如我们没有了苹果鸭梨、小米大麦牌的手机,没有了扫码支付的科技,没有了警察医生商贩的社会分工,文明又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这个脑洞,每个人类都有不同的想法答案。作为科学家的吴军老师,也通过《文明之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吴军老师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了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同时,他也是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他的著作《浪潮之巅》《文明之光》《数学之美》《硅谷之谜》等等,每一本内容都很有料。
他曾寻遍世界各地的文明遗迹,研究过各大博物馆的大量文物。从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选择了几十个有意思的片段,在《文明之光》中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精华本)》
吴军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如果拿《文明之光》做参考书,重新点亮文明,我们都需要哪些原材料?
01 需要一些偷懒需要一些偷懒,你确定吗?
对,人类文明就是需要偷懒。因为偷懒,我们发明了汽车代替步行。因为偷懒,我们发明了吸尘器代替扫帚。所以,偷懒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效率。
在《文明之光》中,就说了这么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书是知识的传播途径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大规模生产书却成为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如果你说为什么不用打印机啊,哦,拜托,古代是没有电的。所以,最早的人们就只能通过抄书来满足市场需求。
本来呢,抄书挣钱在古希腊时期只是个人行为。但是,因为抄的来不及卖而且又极为麻烦。所以,到了古罗马时期抄书就开始批量生产了。其实也就是通过一人朗读,多人同时誊抄的方法。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进行互相比对校正。也许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出版社了。
然而到了中世纪,因为掌握权力的是教会,所以抄书的内容渐渐开始围绕《圣经》展开。从而垄断了知识的解释权,真是一手遮天啊!但这时人们还是觉得光靠抄书太慢了,有没有更加偷懒的方法啊!
于是,德国的古德堡同志赶紧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不仅先进而且节省成本。最主要的是,这相当偷懒啊!也因为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价格一路下滑并深入百姓家。这不仅刺激了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欧洲人的思想。
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约翰·古德堡
从一个人抄书到一群人抄书,最后到利用工具印书。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偷懒的需求就是一个提升效率的过程。切斯特菲尔德曾说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效率对于文明的重建,亦然如此。因为文明的起点就是生产力,只有不断提升效率发展生产力,才会使文明一步一步往前走。
因此,偷懒才是硬道理。但有一个懒我们是万万不能偷的,那就是对于效率的提升。
02 需要一些浪漫
好了,我们提升完效率,咱们可以好好继续重建文明吧。毕竟,面包也有了。就差爱情了!那爱情需要什么啊,那当然是浪漫啊!同样,文明也需要一些浪漫的滋润。
毕竟浪漫看起来很美好啊。人类最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产生了艺术。艺术对于文明发展,就是一个促进人类不断解放个性的过程。在《文明之光》中,西方绘画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首先,我们要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说起。因为这是一个神权至上的时代,所以画里的主角永远都是上帝一家子。直到资本主义的出现,确立了个人价值,才慢慢动摇了上帝的位置。于是天使开始下凡了,画里面的主角慢慢开始有了一些人的身影。
由于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所以诞生了以达菲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画派。这种画派强调体现客观性和集体英雄主义,所以题材都以历史英雄人物为主。到了19世纪初,以强调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富有戏剧化的浪漫主义画派也诞生了。总之,这些画派的绘画题材都是围绕人的故事为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的。
再后来,19世纪出现的印象派使得整个法国生机盎然。印象派主要强调个性化,自由创新。注重光与色彩的搭配。一般题材都是以自然风景为主。它的出现使美术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和宗教的依赖,也脱离了讲故事的传统方式。
到了20世纪,以毕加索为首的西方现代派一直给人一种难以理解的抽象感,而且具有时代特征,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印象派 《布道后的幻觉》
高更作,1888年,油画,73o×92厘米
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藏
所以,西方绘画史的演变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天使下凡变成人,最后再变成一个有点精神病的文艺青年的故事。
因此,在任何时代里,束缚、压抑个性,实际上就是否定人的主体性。所以,摒弃约束,突破奴役个性的枷锁,就是对于文明的解放。没有了活跃的个性,文明的进步又是多么的迟缓。所以,文明的重建需要一些浪漫,使得每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03 需要一些运气
人是需要运气的加持,从而一夜暴富!文明有时候也需要运气的青睐,使人类过上安逸稳定的好日子。所以,运气对于文明的意义就是事物发展中的一种偶然性。
翻开《文明之光》,说到运气最好的就非我们中国人莫属了!
在东汉末年以前,人类是不能好好喝一碗水的。因为那时瓷器还没有诞生,所以只能用陶碗喝水,但陶碗会渗水啊。所以,当时的人们有苦说不出!
突然有一天,制陶工匠们在烧窑时偶然发现,一个不小心粘有草木灰的陶碗上竟然有一些晶莹的斑点,而且这些斑点还具有防水的功能。所以,在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后,工匠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可控的上釉方法——草木灰上釉法。从此幸运的中国人通过掌握了一整套制瓷的工艺,便开启了整个瓷器时代的阀门。也因此,影响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
运气对于文明的进程,只是贡献了一种偶然性。但有时候,文明恰恰是需要这种偶然性来促进发展的。所以在重建文明时,努力争取,细心观察,或许我们就可以抓住运气的小尾巴。
回到现实,当今最有可能毁掉人类文明的还是原子弹的爆炸。但同时我们对于原子能的利用,却缓解了人类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
这时,假设上帝给你一次机会,让你抹掉关于一切原子能的信息知识,你会愿意吗?
你可以先别急着回答,不妨一起翻开吴军老师的《文明之光(精华本)》,一起从中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