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浅阅深读】读书笔记专题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了爱

2022-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佛晓星辉

我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闯入脑海中的就是这首耳熟能详的《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以说,人人都希望爱别人,同时也希望得到爱。因为在付出爱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都能如我所愿,那世界就像这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什么原因呢?《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了爱。

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异化的沟通方式有四种表现:

1、论断、评判、分析、批评、比较。

2、回避责任。

3、要求、命令。

4、认为某人“应当得到奖励”或“应当受到处罚”。

一是道德评判

就是用道德来评判人,在这方面我们犯的错误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旦遇见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别人有什么不对。

比如,在等人或等待某个消息,他稍微晚了一点,我就会想,“他就是故意的,就是要给我难堪”。上级的指令稍微多了一点,便会抱怨“这领导太过分了”。如果领导对工作的细节问得多了一些,就认为“这领导真事儿多”。如果你要注重细节,他就认为“太粗心大意”。

其实,这些评判反映了我们的需要,一旦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我们的愿望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就认为别人有问题,总是在指责别人。暴力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正如马歇尔说的“所有的评判都是未被满足需要的可悲表达。”评判里暗含着你的期待。比如我们在简书当中给简友的文章留下的评论,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的认同。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大家站的角度不同,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和角度出发的。

再有,如果人们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是出于恐惧和内疚,即使他接受了,往往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后果一定是关系越来越疏远。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形式

我们习惯于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使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因为比较总是去与我们目前状况好的人或事进行比较,就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这样情形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比如比房子、比车子、比收入、比老公、比孩子等等,正是这种比较,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活得惨,这种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情感的内在根源

回避责任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广泛使用的“不得不”这个短语,使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回避责任。

比如这是“上级指示”或“法律规定”或“公司政策”,我不得不这样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成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比如“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把回答改成“我想让房间干净整洁”。

强人所难表现出的是等级和专制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使用的语言倾向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从而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也就是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别人、强迫别人,强人所难的背后实际是在担心。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你必须晚上九点睡觉”,这就是命令,担心他睡眠不足影响学习和成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表达出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不加评判和不是命令的方式去与孩子沟通,“我希望你按时睡觉,养成良好习惯,保证学习有充沛的精力,身体健康成长”。

异化的沟通方式降低了我们对友善回应的可能性,使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也正是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了爱。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爱的语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好好说话,多说好话。谁都愿意和有修养的、高能量的人在一起。那就从现在开始,用爱的表达方式——非暴力沟通的手段,来表达我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充分感受爱的力量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