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Grace_97ba

文章解析1

今天来解析一篇网上高阅读率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公众号酷玩工作室的原创,全文网址为:没上车呢,滴滴司机就知道你甜美爱穿丝袜会走光!顺风车还是索命车? 

它的行文语言很通俗,并不特出,我想推荐的是它的结构。这篇文章的起承转合非常棒,作者善于利用步步推进的叙述、推导引发读者情绪,产生共鸣。

为了便于大家阅读,将我的分析放置在#  #之内。

文章分析如下:

文章开始以当下大新闻为引子,提出话题 

昨天晚上,我害怕了很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河南一名空姐在搭乘网约顺风车时,被司机奸杀了!而这个案子也瞬间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其实我之前就一直不敢用滴滴顺风车。我和我的朋友乌鸦上尉聊起过,我觉得滴滴顺风车有巨大的隐患,迟早要出事。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部分:滴滴设置评价乘客的漏洞

我放一张图你就明白了——

(图略)

这是滴滴司机对顺风车乘客的评价图,看前面觉得没啥,有26个人说这个小姐姐很漂亮,颜值爆表!

(文略)

而我为什么在开头说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是因为我早发现滴滴顺风车的漏洞太大,而且大到女娲都补不上!

#上面的几段文字和图片描述了顺风车评价乘客体系是怎样的,突出了其中的问题,比如评价乘客的颜值等等。下面就是深化讨论,指出这样的评价体系会让司机挑选乘客,而乘客根本无法挑选司机,对乘客是不公平的,将乘客出于任人宰割的位置。并拓展到外卖平台,加深读者对这个漏洞危险性的理解。再回归到这次的凶案,让读者马上有了血淋淋的认识。#

顺风车其实在滴滴平台出现以前就已经有了。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由个人车主自愿捎带乘客到目的地。

不过一直以来,有很多人是不太放心顺风车的安全的。万一遇到个坏人怎么办呢?但是又因为是捎带,价格会比别的什么快车、出租车、专车都便宜很多,所以即便担心,也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顺风车。毕竟那么便宜,万一就很安全呢,对吧?

(文略)

而更过分的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放的那张图。没错,就是这一点暴露了顺风车的危险——我们无法防范会有心怀不轨的人对你产生歹念。

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只要乘客发布了求顺风车的信息,车主就可以在所有乘客中

点进每一个人的主页随意挑选。你的职业,与你同行的有几个人,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长相,别人如何评价你的特点,全都能被人一眼看尽。当然也包括像上图中那样别人对你的丝毫谈不上礼貌的评价。

对于像上文杀害了空姐的这种禽兽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狩猎指南啊!想象一下,一个强奸杀人犯正在屏幕的那头。看着你独自一人乘车、看着别人说你长得好看,他会做什么?锁定你——我的绝佳猎物!

而作为乘客的我们呢?有时因为乘车的需求迫切,我们基本不会对车主挑三拣四。我们根本无法像车主一样有主动选择一个称意司机的权利。

四舍五入,就约等于任人宰割!

想象一下,如果这种设计发生在一个外卖平台。送外卖的时候,所有外卖员都能看到——这个顾客是小姑娘,一个人住。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文略)

而一旦上了车,可能一切都晚了,车辆完全由司机掌控,而且对方显然还是个体力强于自己的男性,逃生的机会微乎其微,身家性命就全部交给了司机。

不幸的是最后的事实也确实如此。空姐小李就这样完全失去了掌控自己生命的权利。

当然,滴滴开发这个功能的本意肯定不是为了标记猎物,所以我也不能说你滴滴坏,你只不过是蠢而已。但是接下来要讲的,我就看不懂你滴滴是蠢是坏了。

#最后一段是承上启下。客观地评价了滴滴这个设置,说明滴滴不是故意设置漏洞,但是,作者认为滴滴的责任不可推托,由此转入第二部分,继续对滴滴的声讨。#

有人找到了杀害空姐的嫌犯亲友,采访发现,这个杀人犯早就是劣迹斑斑!

据村民所说,这个人会领走爷爷的养老金拿去挥霍,里外里还欠了40多万。人品有问题就算了,这个人的精神也有点问题,偶尔还在服用精神药物。不仅如此,他还有交通案底!他曾经驾驶摩托车把一个人撞成了植物人!

这我就笑了,精神病人也能开车的吗?有交通事故肇事案底,也能来开顺风车的吗???滴滴的审核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直接说明凶手司机的恶劣前科,继而转入对滴滴审核的声讨。#

可笑的是有媒体采访滴滴的工作人员,他特意强调,滴滴顺风车的网上认证是最严格的。“因为网约车需要进行线下的实车验证,顺风车没有这个环节,因此线上审核比网约车更严。”哇,表面上看起来真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啊!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我们不妨自己来体验一下!

#举例说明。例子非常明显,连性别错误滴滴都没有审核出来。#

首先,想注册成为一名顺风车司机需要填写很多信息,比如车辆型号、品牌、颜色,当然还有司机本人的身份信息、驾驶证和行驶证。但是,有记者尝试,借来了别人的驾驶证和行驶证,提交了一个假的认证申请:这位记者的滴滴信息设置是一名女性,但是上传的驾照和行驶证都是男性。

按理来讲,滴滴作为一家技术流的公司应当能检测到异常,并告诉记者认证失败吧?但是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坎坷,女记者成功注册成为了一名男司机。

#作者接着议论,用“拖鞋注册”来说明滴滴审核的糊弄事。接着指出漏洞,应该像很多其他网站一样,本人手持证件拍照审核。#

我都笑了。随便一个什么人,随便用别人的驾照,就能成为顺风车司机。我给我拖鞋注册个账号,都能出门给我挣钱了!

难道不应该让人手持本人证件,系统严格核对身份吗?这不是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的基本操作了吗?不然乘客的安全出问题你滴滴负责得起吗?

(文略)

#文笔一转,转向了滴滴的协议。诱导读者想到,滴滴根本就没想负责,他们在设置伊始便在协议上给自己埋了伏笔。还将滴滴和渣男这种令人痛恨的物种挂钩,加深对滴滴的谴责,又增加了文章的活泼程度,接地气。#

而在查看了滴滴的协议后,我才发现滴滴真的不傻。他们知道自己负责不起,所以他们表示:我不负责,谁爱负责谁负责——车主提供假信息,责任由车主承担。而且不光是车主的责任,你乘车人的责任我也不愿意负。

几句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择的干干净净,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完全符合了当代渣男的三条标准——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上面完结的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针对滴滴顺风车的审核漏洞及滴滴协议中的伏笔下手,揭露出滴滴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滴滴对这件事情应该承担的重大责任。#

#下面这个转这句用得也很巧妙。一句话就把滴滴的不负责、敷衍给定死了。接着是第三部分,讨论滴滴悬赏百万缉凶的不科学、不合理、作秀。滴滴在这次事件中就这么点“亮点”也被作者否定,让滴滴的形象继续瓦解。#

本着对用户决不负责的态度,在出事以后,滴滴也完全一副敷衍的样子。

事情5月6日就发生了。但是直到昨天,事情闹大了,滴滴才发出了一个道歉声。晚些时候,由于事情越闹越大,滴滴实在扛不住了,又发了一个悬赏“通缉”令,悬赏100万找凶手。

滴滴在这唱这出目的其实很简单。表面上看是帮忙破案,实际上还顺便用这100万做危机公关。一箭双雕。

我们这些普通群众看这个可能会觉得,管你公关不公关,能抓到犯人就行呗!能拿出100万多有诚意啊。但实际上呢,这样私自发布的通缉令,并不会帮助破案,反而会给警方平添很多困难。

(文略)

#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又是一句承上启下,以否定百万悬赏,引到对滴滴的不信任。继而,作者列举了滴滴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恶劣相关事件,然后引回到前面说的蠢、坏的话题上,总结出对滴滴不信任。#

我该说你滴滴是好心办坏事呢?还是演戏演砸了呢?至此我对滴滴可以说是全无好感了。

(文略)

我这才开始意识到滴滴这种所谓的安全其实形同虚设。可以说,我不管你滴滴是蠢还是坏,但是滴滴。你辜负了用户的信任。

#最后一个部分是结尾。还是先承接上面滴滴犯错,以“知错就改”来反衬出滴滴的企业道德败坏,连幼儿园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屡次犯错,屡次道歉,从来不改错。顺风车下架了,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滴滴已经开始改错,但是作者在这里又补了一枪,还是表示不信任。也回应了引子部分说滴滴出事是早晚的问题这个观点,让文章首位闭合,形成闭环。继续补枪,即使滴滴改错了,那也是李小姐的命换来的,不给滴滴形象翻盘的机会。#

#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富有哲思蕴意的金句最后猛刺一枪,呼吁读者不要放了凶手及滴滴,并与读者切身利益相连,更深地激起民愤、引发共鸣,让读者们感觉到问题的紧迫性。#

知错能改是每一个人从幼儿园就受到的教育,但是滴滴却不知道为什么,任凭这样的事一次又一次上演。他们给公众的只有道歉、道歉和道歉。

可是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啊?虽然你滴滴的罪不至于蹲监狱,但是你以为道歉,就可以逃避责任了吗?

他们一而再选择了放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现有的威胁无法控制,必将衍生出更恶劣的事件!直到他们对自己毫无限度的宽容,最终铸就了空姐小李的惨案!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滴滴顺风车出事是早晚的事。

值得庆幸的是,刚刚接到消息,顺风车业务在舆论下终于被下架整改。而整改的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等等看。

如果滴滴真的能严加审查、全面整改,那我们以后的命就都是小李换来的。可悲的是,都没人问过她用命换来这些,她同不同意。

而回头想想,对坏人(平台)的容忍就是对自己残忍。如果不能在每一次受到侵犯的时候追究到底,问责到底,谁又能知道下一次因此遇害的会不会是自己呢?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该是一个刺头,因为也许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这将是你最坚硬的铠甲。

#总结全文结构:

从事件入手是引子;先说滴滴平台的漏洞之一评价乘客(无心之错)是引发这次案件的关键因素;过度到第二部分,说滴滴平台的漏洞之二审核司机不严(工作态度极端糊弄)及协议上为不负责任埋伏笔(有心之错)是引发这次案件的关键因素;接着直接将滴滴定义为“本着不负责任的态度”,讨论滴滴第三个错误百万悬赏,将滴滴批得体无完肤;总结出“对滴滴不信任”,列举滴滴曾经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最后部分,怒斥滴滴知错不改,强调即使改了也是别人的命换来的,警告读者们不要放过凶手和滴滴,连补三枪。

全文有力、有理、有丰富的事例,结构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感情充沛。#

语言学家王力 | 文章写不好,是逻辑思维问题

我没有读过中学,也没有教过中学,现在我来谈中学的语文教学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语文”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个是“语言文字”,另一个是“语言文学”我想中学的语文课大概是指的“语言文学”。一九五六年中学语文分科,就分为“汉语”和“文学”。

不管是“语言文字”也好,“语言文学”也好,中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中学生的文字还不通顺,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一篇科学论文,内容很好,文章却不通,别人看不懂。有人指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常常出现许多病句和不规范的句子,又有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的文章。中学毕业了,本该文字通顺了,然而并没有通顺。大学一年级常常开设写作课,那就等于补课。这一补课,那就侵占了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的时间,问题是严重的。因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加倍努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加倍努力。

过去有人把中学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有人讲成文学课。讲成政治课显然是不妥的。我们的语文课本选了许多政治性很强和思想健康的文章,是用潜移默化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同时也宣传精神文明,并不需要教师们再详细宣传,那样的政治思想教育效果不见得好,反而没有时间教好语文。讲成文学课也是不妥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并不希望人人都成为文学家。相反地,他们毕业后,如果升入大学的话,多数进了理工科,少数进文科,进文科的人也不全都进中文系。因此,有的教师在讲堂上高谈艺术手法,我看是无的放矢。当然,有广义的文学,有狭义的文学。如果教师讲一篇游记,讲它写得那样生动,那样情景交融;讲一首诗歌时,讲它的形象思维,讲它的高超意境,还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文章写不好,并不是由于他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他不懂语法。主要是逻辑思维问题。所谓主谓不合,动宾不合,等等,表面上是语法问题,实际上是逻辑问题。至于篇章结构,更是大半属于逻辑思维问题。目前报纸杂志上许多理论文章,在推理方面,用三段论法一衡量,毛病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在中学里要进行逻辑思维的教育。我们中学没有逻辑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责任就落在中学语文教师身上。

怎么办?我们不能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里讲逻辑(最近语文课本里也讲一点逻辑,但是讲得不深不透)。而且,即使讲成逻辑课,也没有多大用处。培养逻辑思维并不是背诵一些逻辑条条就能解决问题的,要通过实践。我想,最好是教师在公开评改作文的时候,用语法术语评改不合逻辑的句子,用旧时“起、承、转、收”的说法来评改篇章结构。这样做就很有针对性,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问题是古汉语的教学问题。本来我是反对语文课本选读古文和古诗的,因为学生并不需要许多古汉语知识,选读了许多古文、古诗,倒反导致学生写不文不白的文章。现在我的看法有了改变,我认为,适当地选读一些古文、古诗有两点好处:第一,我们的青年将来也会接触到一些古书,现在培养他一点阅读古书的能力也是好的;第二,现代的文章常常是长篇大论,拖泥带水,我们学点古文,学它的要言不烦,简洁明快,可以纠正文风。不过,我仍旧主张低年级先学现代文,高年级再适当地选读一些古文、古诗。现在这样把古文和现代文穿插地教学还是不妥当的,这样就会导致青年们不知不觉地写出一些半文不白的文章来。我常常看见人家的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已经能够写出通顺条畅的文章,等到中学毕业后,写的文章反而不通顺了,多半是由于受了古文的影响。

我们学习古文,主要是学它的文气,而不是学它的词藻。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才是高超的文格。如果一味堆砌词藻,就是文格卑下。最近我在一次语文教学座谈会上提出,  中学语文课本里不应该选读《中山狼传》一类的文章,引起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写信来质问。其实《中山狼传》不但一味堆砌词藻,而且滥用不贴切的典故,学生学了,就会写出那样不通顺的文章来。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不是为了教学生写文言文。我多次反对青年人写文言文或者是半文不白的文章,引起一些读者来信批评我。其实我反对青年人写文言文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是现代人,要说现代话,不要说古代话。有一位工人师傅写信批评我说:“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今天在社会主社义会里,为什么不让我们学文化?”这位工人师傅把文言文和文化混同起来了。《毛选》五卷只有一篇文言文,其余都是白话文。应该说,白话文才是最高文化,因为这是语文现代化,它最能表达现代文明人的思想感情。

有一位中学教师写信批评我说:“你不该嘲笑青年人误用文言词汇。要教会他们运用文言词汇。古代成语言简意赅,可以丰富现代汉语,为什么不让青年人学习古代汉语?”这位同志也是误会我的意思了。古代成语沿用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白话文里用它,就不该认为是半文不白。我所反对的是,放着现代的词汇不用,而用古代词汇;我特别反对的是,放着“呢、吗、的、了”不用,而用“之、乎、者、也、矣、焉、哉”。

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曾经反对过白话文。我写了一篇《文话平议》,登在《甲寅》杂志上。我主张除了小说剧本以外,都应该写文言文。这种主张是违反历史潮流的,后来多读了一点书,才认识了我的错误。不料“五四”运动六十年后的今天,还有人主张写文言文!最近几年来,我收到一些(不多)青年人和中学教师的来信,写的是文言信。大概是因为我编过一部《古代汉语》,以为我喜欢文言文。由此可以看出,文言文又逐渐抬头了。我在这里趁此机会说一说,希望中学语文教师同志们不要鼓励学生写文言文。

(写)文言文之所以不宜提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容易学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十载寒窗,专学古文,尚且有人学不好。何况今天我们的青年要学科学知识,哪能有十年的功夫专学古文?结果写下来的文言文一定非驴非马,青年人看不懂,看不惯,老年人看了摇头。吃力不讨好,何苦呢?

拉拉杂杂讲了这些。还是开头我讲的一句话,不对的地方,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九八一年七月九日于哈尔滨

(原载《文化知识》第1辑,1981年10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