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我同事的孩子上了清华最后却抑郁退学了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19人  c129bb15bbc4

(一)

昨天,我们几个同事聚餐,老A带上了她的女儿小A。

同事们奉承恭维道:“小A啊,好久不见,都长成一个大姑娘了。你说说这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成绩又好,还这么孝顺,端午假期专门飞回来看你,老A,你真有福气。不像我家那个读书不争气吧,端午叫他回来还说约了人玩,没空。”

没曾想老A却一阵苦笑,说,“哪有哪有,孩子这是生病了,回来休息一段时间。”

大家也都是知趣的人,嘘寒问暖了几句也就不过问了。

晚上回家,收到老A的消息:

“小W,我记得你大学双修的心理学吧”

奇怪,怎么突然想起问我这样的问题。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老A才开了口,说自己孩子可能心理出了点问题。

我找老A要了小A的微信,跟她聊了一会后,帮她在市医院的心理门诊挂了号,建议她去做个权威的测评。

评测结果出来了,重度抑郁。

我默然。之前跟小姑娘聊了很久,我大概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了。

小A的母亲早年因车祸去世,父亲续弦,有了一个妹妹。虽然继母对她也不错,但是她总觉得她们才是一家人,自己是多余的。

而老A也特别在意小A的成绩,于是小A拼了命的学习,只是为了认同感。其实她不喜欢她在清华读的能源专业,但是为了让她爸脸上有光,她不得已选择了清华。

进入了清华,由于她本来就是刻苦型的学霸再加上本来就对专业没什么兴趣,学起来就比较吃力。可是看见身边的人,尤其是室友轻轻松松就能考高分,还有小提琴、钢琴、跆拳道之类的特长,交友圈也异常广泛。

她开始怀疑自己,感觉自己是没有存在价值的,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抑郁的状态,最后发生了器质性病变。

(二)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其它方面,比如绘画、唱歌等毫不关心。也不会因为孩子勤劳而表扬孩子,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可以包容,成绩不好,别的再好也是不懂事。

处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一般就有两种结局。

第一种就是小A这样,将学习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

学习成了自身价值唯一体现,一旦这样的外界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整个人的世界都会崩塌,开始自艾自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寻不见生活的意义,继而迷茫彷徨,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甚至决定跳楼自杀。

神童魏永康两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这样一个人却最终泯然众人矣,或者说很失败,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当魏永康被学校劝退时,怒气冲冲的母亲曾学梅来到北京。“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曾学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从小到大,他只需要学习,他也只需要做好学习,17岁的他甚至都不会吃饭,要靠他妈来喂。

于是他最终因为忘记考试忘记写论文而无法毕业,而他的母亲却让他去死。

(三)

第二种比小A他们更惨一些。

要么就是没有小A他们这样的读书天赋,要么就是叛逆严重

没有读书天赋的孩子,由于渴爱的天性使然,不停逼自己去努力学好,但却因为不得其法亦或是却是不适合读书,在幼年就因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产生厌学、厌世、自卑的心理。

我读中学的时候当时就有个特别轰动的事件,我们班有个女孩子猝死了。

她真的是那种特别努力的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学到凌晨几点,早上起来一大杯浓茶喝着。上课靠滴风油精、掐自己提神。但就算这样她也做不完作业,考试成绩也一直不上不下。

我不知道她是熬了通宵亦或是常年缺觉的爆发,而突然猝死在学校课堂。

当时她妈妈来学校的时候哭得昏了过去,醒来后一直说,都怪我,我应该催她去睡觉的。

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听说她父母要了二胎,希望她的妹妹可以不用再把成绩当成人生的全部,不用为了用一个好看的成绩来讨好父母而不要命地学习。

还有的孩子,想要努力让自己不需要父母的爱,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心理、缓解自己的痛苦。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选择了叛逆,与父母对抗,误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不需要父母的爱,亦或是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我接触过亲戚家一个小孩,幼时能诵三字经全文,小学六年级开始突然经常考不及格。我跟他聊过几次,发现他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向父母表示抗议,宣泄对父母只在意他成绩的不满。

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工作繁忙的孩子,明明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或者调皮捣蛋。就是想让老师请家长,哪怕被打被骂也能感到自己在父母心里还是有位置的。

(三)

考个好成绩才能上个好大学,一个好大学意味着好工作,好工作会带来好家庭。

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观点。所以孩子可以五谷不勤、心理扭曲,就是不能成绩不好。

在国外,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不同的孩子的智能表现是不同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对孩子的逻辑数学能力过于在意,而忽略了孩子别的智能。

只有关心孩子的方方面面,表扬孩子的长处,教会孩子扬长避短。才能让孩子心态放正,为自己所追求的未来所奋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