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一八:无友不如己者 - 草稿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传习录》一八:无友不如己者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与朋友相处,以相互谦让为务则入“益者三友”之道(友直,友谅,友多闻),反之,以相互攀比、争高下为务则入“损者三友”一途(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孔子当年讲:“无友不如己者”,实在是人情练达者的领悟。王阳明讲的“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当是读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实践心得。

关于“朋友”这个话题,《论语》中多次提及。

子夏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这样的人学与不学都是了不起的学习者。子路在谈及自己的志向时表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好东西与朋友分享,因此而匮乏也无怨无悔。

孔子则干脆总结了“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将“友直,友谅,友多闻”归为益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归为损者三友。

关于“朋友”的话题,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的。唯独孔子的这句“无友不如己者”说出了其中关键。

一、“忠信”是择友的关键

择友的前提一定是“志同道合”,倘没有“志同道合”作前提,所择之友定然归于孔子所讲的“损者三友”一途,便辟、善柔、便佞都是不利于个人精神上的精进的。

孔子当年讲,十几户人家那样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在“忠信”方面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只是不如自己好学罢了。也就是说,“忠信”是精神向上的前提,择友一定是寻找志同道合者,为着精神向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忠信”是择友的关键。

孔门弟子所谈的“朋友”,一定是在“忠信”方面存在共同点的。孔子讲“无友不如己者”,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选择那些在“忠信”上有缺失的人做朋友;二是不要和已经认定的朋友在“忠信”之外争高下。

二、朋友间的损益

辩证地讲,“忠信”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孔子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丝毫没有轻看偏僻小地方的“忠信”者。朋友常常是相互的,以“忠信”为择友先决条件的朋友双方之所以选择彼此做朋友,也决不会有彼此“忠信”厚薄的计较。常常是因为“相看两不厌”才成为朋友的。

反倒是“忠信”以外,有许多可以区分一下高下的因素,比如富贵、贫穷,比如地位高低,比如高矮胖瘦。

“忠信”方向上“志同道合”让两个人成为朋友,成为朋友时不曾计较过彼此的高下、长短。眼里只有对方较为突出的一面。一旦两个人开始计较高下、长短,难免偏离于“忠信”方向上的志、道。转而去关心“忠信”以外那些显而易见可以度量的因素。这个时候,即便友谊的小船不翻,也必然归于孔子讲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一路。

王阳明讲“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便是承接孔子的思想,朋友相处时,相互谦让必然入“益者三友”之道,反之,一旦开始彼此计较高下,难免滑入“损者三友”一途。

三、谦为下

从“学知利行”的角度讲,谦为下,谦逊、谦虚总是让人受益的,倘一味地自高自大,由争强好胜而争勇斗狠,难免有所损伤。

这一点“天理”迁移到“处朋友”上,就是不断努力存“谦让”的天理,去“争高下”的人欲,最终让“谦逊、谦虚、谦为下、谦受益”的天理充满内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