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看《道德经》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真。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吕祖解:
此章是教人纯一不杂。自无骄贪者也。太上之婆心。恐人自骄自贪。常存好胜之心。不自加功。而妄采取。有害清静之道。教人常存不盈不满之意。故以式示之。凡学道者。从曲而生。深究太阴之理。从月之三日。生阴。三日取阳光方明。故渐加采取。功到自然满盈。曲则渐直。初三。初八。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故望。曲则盈。如月也。枉者。要人纯其精一。其华。精华纯而生。用华不用精。固精采华。洼者。小土塘。水多则盈。要人防溢之害。弊者。弊其著采。弊其采守。去有为之弊。存意中意。太虚中运用生化之理。少者。一丝不著。多者。妄心极用。是去此数件。清之。一之。虚之。极之。是以圣人教人式如此。故举言之。人无矜。故道生。前不自者。默其功。而听其自然往来生化。未勉强用他之功。气聚自生。气烘自化。气融自结。气纯自成。气化自泰。泰后自旋自转。微意一点落于宫中。气后合混沌时。如太虚中一点金星。天水相映。总从不自是不自矜中来。是以不争。不争者。因不自是自矜。方处不争。到不争时。岂有虚谬哉。深为后人而详说之。因曲枉洼弊少多。这六字。总不过要人去有存无。去胜存朴。去贪存实。是以不争而归式之。
《道德经》每周一悟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心灵学(中国)研究员郭智刚
曲则全:曲,弯曲,引申为回旋,圆转。人之通病,神弛于外,神浮气躁,神暗气亏,曲者,回心转意,自觉自观,神圆气满形全。
枉则真:枉与曲字意同。心神住于外物与七情六欲,往往导致失去自我,一念回光返照,觉悟自我为真,真则实。
洼则盈:洼,低凹的地方,喻其能容。空能容物,盈喻神生,无中生有,不落虚妄,不堕顽空。
弊则新:弊通敝,旧有之意。旧有,本有,心灵之谓,人人本有天赋明德,住物生心,迷情神暗,有而不知其有,失去本有光明,人能心中放下形形色色幻化无常之物,本有光明立复,“弊则新”与《大学》:“做新民”都是教人恢复本有明德自性良知良能。
少则得:少,心不染于事物与七情六欲,不住于形形色色幻化无常之中,清净无为,自然自在,得其本来。
多则惑:多,心住诸相,染杂其间,迷惑其中,不能自已。轻则身心失去平衡,甚或造成认知障碍与严重的身心疾患;社会层面导致人际关系困扰,重则造成人际关系冲突,影响个人身心状态与社会和谐稳定。要想身心安定社会和谐,必先建立强大稳定的身心系统。要想身心稳定强大,必先认知自我身心修养的本质。认清反应一切客观物质与产生见闻觉知的生命能源,修养自我生命,做一个具备自知之明的人。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者,代天宣化,以道教人。一,天赋良知良能。式:法式、法则、规范。一,是天赋良知良能,是明德理智(心灵),这个天赋良知良能是应对一切事物的能源。抱一,不离天赋良知良能。“抱一为天下式”,时时刻刻不离天赋良知良能,言行举止合乎自然之道,身心自在合乎天理人情而乐在其中。自见:反应客观事物以后产生的见闻觉知,不自见,是不被反应客观事物以后的见闻觉知困扰、局限,不离天赋明德至善,是“不自见,故明”。自是者,限于躯体感官局限,以为这些就是生命感知的全部,产生隔离、不完整的认知障碍。能抱一,才能不自是,天赋良知良能才能彰显其广大光明自在美德。所以说“不自是,故彰”。自伐:人的天赋良知良能,自如潇洒,光明理智,圆明快乐,自然自在。人限于感官局限,被物质迷惑,被七情六欲困扰以后,身心失去平衡,六神无主,神暗气昏,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安养,消散精神,紊乱气血,心烦意乱,百病缠身,寝食难安,是自我生命内乱,是为自伐。抱一而不自伐,安养生命,保合天真,是天赋良知良能之功能与功德。内在的身心安定祥和,是对自我生命关爱、关照。
自矜:落于感官产生的局部感知与境界,认为真实,以为是自然生命的全部,产生短视行为、短期效应,不能真正涵养自我生命。抱一,可以超越基于身体感官的局限,不被身体感官产生的局部知见所困扰、障蔽,才能天地合德、万古长春,无憾于天赋良知良能。是为“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者,是自知自足,圆满天性。心安神定,不匮不乏,故无所争。此抱一内修存养之功也。安然自在,超出天地阴阳生灭幻化无常之道,而长存永恒不易形而上之道,是为“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非区区物质层面生灭境界,一阴一阳,循环往复之道可比。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从形形色色变化无常回心转意,合于自然自在圆明之道,神全、道全,才是完整的人生。老圣人谆谆教诲苦口婆心之言,殷殷成全至仁慈悲之意,观者宜深察领悟。
此章,“抱一”是重点,能抱一则远离虚幻不实之相;能抱一,则远离颠倒梦想;能抱一,则神清气爽,神全道彰,长乐未央。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