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姚树井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我有一个小表弟,今年五岁,刚读了一年幼儿园。前段时间我问他,你喜不喜欢上学啊?他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幼儿园一般都是把小朋友召集在一起玩各种积木啊,游戏啊,又不像小学中学一样有教学任务,为什么我五岁的小表弟还是不喜欢上幼儿园呢?

在读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之后,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页,但售价120元,你可能会问:这么薄的一本书,为什么如此昂贵?我当时也和你一样,发出同样的疑问,而我的朋友却向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他说: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就永远不明白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到他这么诚心的推荐,我就从豆瓣网上查了查,豆瓣评分竟然高达9.3分,而且书评区也是好评如潮。一狠心,我便买了这本书。

拿到书后,我就奉若珍宝地阅读起来。《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以老师提问的教学问题为主线,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步步深入、逻辑严谨地对学习这回事作以解答。毫无疑问,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会学习。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的作者威林厄姆,他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顶级专家,他在杜克大学读的心理学本科,之后又在哈佛大学攻读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从1992年开始,他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并从事相关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大脑结构、记忆与应用,而且他非常重视把这些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指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也可以认为是人体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你的认知决定你的行为。

作者在这本书开头提出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且大脑也不擅长思考,相反,大脑喜欢避免思考。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如果大脑不是用来思考,那大脑是用来干嘛的呢?其实作者的意思是,大脑虽然能进行思考,但是会很少思考。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我们的很多活动,比如看或者行动这样的行为控制,对于思考来说,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且思考很容易出错,还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看到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真的,行动敏捷也让我们生活地更轻松,所以人体便把更多的大脑资源分配给了视觉和行动。

第二点是我们的记忆系统比思考更快更省力,也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举个例子,你在刚开始学车的时候,边看后视镜边注意打多少角度的方向盘、踩多少力度的刹车。但是当你开车次数越来越多,你也会愈来愈熟练,等到最后习惯成自然,你就会好像是变成了自动驾驶一般。

因此,人类天性中的懒惰孕育了大脑的认知规律。

每个人的生活行为基本都是依靠视觉、行动和记忆来指导完成的。大脑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做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的话,你会感觉特别累,也特别浪费时间。很多人出国旅游会拥有这种感觉,因为你不管是走马路,还是沟通,都要调用大脑资源。

虽然从生理结构上而言,大脑并不擅长思考,但是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你努力解决了一道数学上的难题,你会满足感、成就感爆棚。这是因为当你努力解决了难题过后,你的身体会分泌多巴胺出来,而多巴胺是让你感觉到愉快的物质。

所以大脑虽然很少思考,但是出于想要体验更多的愉悦感,大脑是喜欢思考的。人生很多的乐趣往往就是存在于思考当中。学习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因为他能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当然如果这道题太简单或者太难,这反而会降低你的积极性,这是由大脑的思考机制决定的。

那么,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呢?

比如让你来计算25+33的结果。因为比较简单,所以你只需要心算就可以了。在你的心算过程当中用到的,5+3=8,2+3=5,还有加法的运算法则,这些都是从你的长期记忆当中调取出来的。

而你之所以有这样的基础,就是因为你在上小学时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并把它储存在长期记忆里。

但是,如果要你计算25乘33的结果的话,大部分人通过心算很有可能是计算不出来的,你就需要借助一下计算器了。这是因为你大脑的工作空间是有限的。大脑的工作空间就好比是你手机或者电脑的运行内存,如果你一下运行太多的程序,手机、电脑自然就卡住了。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总是被老师要求去做非常难的题目,这自然会打击他们上学的积极性。

从上面这个例子就能看出大脑的思考机制,大脑在思考的时候,总共涉及三个部分:外界环境、大脑的工作空间和长期记忆。

大脑先从外界环境当中获取到信息,比如我刚刚说到的计算25+33=?这个等式。然后在大脑的工作空间中进行思考,即加法运算。同时从大脑的长期记忆中获取到运算所需要的知识,也就是个位数的加法法则。

因此,思考其实就是外界环境传达的信息和你记忆当中信息的整合,但是会受到你大脑的工作空间的限制。

通过以上你应该就能得出结论: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上学习,那就让他们的大脑更多地体验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对于老师而言,就应当按照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一些他们能解决的任务,但是不能超过也不能低于他们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你听到这里可能会说,教科书的每一章后面都配套有相关的练习题,但是为什么学生还是不喜欢上学?

其实原因是有很多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对于那么多的练习题,他们没有认真去做而已。

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都是认真做了练习题的。所以,爱学习的只会更爱学习。反过来,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因为他们从学习当中没有获取到乐趣,自然也就更加不爱学习了,最后变成了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

曾国藩讲“败人二字,非傲即堕”,朱熹讲“为学读书,须是耐烦”,颜真卿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痛苦的,即便是学习带来的乐趣那也是在你解决掉难题过后才产生的,正所谓是“先甜后苦苦更苦,先苦后甜甜更甜”

拿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举个例子。

王华7岁时每天手不释卷,有一次,三月三桃花开,所有人都到河边春祭,小孩子也都跟着大人出去春游郊游,王华却还是闷着头读书。母亲看到了也劝他别读了,出去放松放松,但是王华严肃地对母亲说“大人误矣,观春何若观书?”,母亲听到这句话自我检讨说“儿是矣,吾言误矣”。所以王华从小的经历就一直是读书,最后高中状元。

王阳明因为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优良基因,所以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也正是因为王阳明的好学,他最后才悟出了心学。

至于开头我提到的我那个小表弟,他就是不仅没有在幼儿园获取到愉悦感,反而因为幼儿园的种种限制,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了排斥。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学生恐怕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总结一下,为了便于生活,大脑把很多资源给了视觉行为、运动和记忆,只会给思考留下不多的资源,所以大脑在生理结构上注定了它不擅于思考。但是,如果你的大脑看到它能解决的问题,你的好奇心就会开启。当你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之后,你也会体验到愉悦感,所以大脑是喜欢思考的。大脑的思考过程是先获取到外界信息,然后在大脑的工作空间中进行运算,当然也要汲取长期记忆中的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