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诗词国学道学•国学•养生

岁寒堂诗话梳理(三)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1人  雨落圆荷

《诗经》、《楚辞》乃至汉魏古诗都是不用事的,繁缛之风始于西晋太康年间。然真正以用事为博始于南朝宋的颜延之,钟嵘在《诗品》评价颜延之的诗文“喜用古事,”拘束”。平心而论,颜延之的诗词采虽然绚烂,但败就败在用事太多失却自然之致,“文章殆同书钞”,诗歌应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用典过度会掩盖真性情的表达,所以杜甫的成功在于虽然用典很多,但杜甫却能生发自如,把典故和诗意融合得无迹可寻,使人读来若不经意间道出的胸臆语。之后的韩愈、苏轼、黄庭坚过于追求险韵,奇巧太过反而落入第二义。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一看寻常女子月夜独居的愁思感慨,未加修饰,仔细回味却大有意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由月夜的感慨生发而来,诚然,《春江花月夜》无论是词采、结构都比曹植的句子精致工巧得多,但终归不是自然之态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很原生态的乡野之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描写类似的景象,但明显是加工过的了。虽然说唐诗不再是风雅时代和汉魏古诗不加修饰的自然真纯了,但自然景物和诗人感受结合形成的兴象、神韵、风骨融合,既包含浓郁的情思,又包含外界事物的生动形象,主客观相互融合,比起前朝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大历之后的皎然论诗强调自然和人工的结合,强调自然之美必须经过人工的锻炼,其精神和盛唐诗风是相通的。到了北宋的苏轼、黄庭坚,这种自然兴象的诗法已经被唐人和北宋早期的白体、晚唐体诗人运用到无法继续发展的程度了,追求奇险也是另辟蹊径。另外宋诗有一些描写生活小情趣的绝句细节处比唐诗更见功力,文学一定是越发展语言表现力越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