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其三并译
少年行四首·其三
作者:唐.令狐楚 译析:石宏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
弓沐着霞光,剑耀着寒霜。秋风中,我乘驰马出了咸阳。天子的河湟之地仍然沦陷敌手,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不回头望故乡。
注:
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 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析: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收复国土的决心。
根据现在的气象史研究,在唐朝前中期,青海,甘肃,西藏一带的树,长得特别好,也就是风调雨顺。由于农业的普及带来了人口的巨大增长。这时,吐蕃(bo1)(公元633年—842年),诞生了,并且开始与唐朝在西域争锋。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数十年后吐蕃失去北庭、安西。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作者年少时期,正是吐蕃占据安西、北庭的时期,而作者之前的世居之地,敦煌,正是通往安西都护府的门户。作者一家可能是避战乱才来到了华原。但是作者保卫家国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在年少的时候就参军了。
土蕃的存在也仅仅到了公元842年,作者去世五年之后,这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改变,一方面是因为战乱频发。所以,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