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行 对话曾经(话康马)
(旅行路书)
康马,意为“红色房子”,因居民房屋外墙涂有红色土漆而得名,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范围,是西藏南部的一个边境县,与不丹王国接壤,平均海拔4300米,县辖八乡一镇。境内也有曾任西藏政府“孜本”(即审计官)的家族、有任职过江孜宗宗本一职的“朗通瓦”家族庄园———朗通庄园,也有如雷贯耳的爱国寺庙———乃宁寺。1960年4月1日,划出江孜县所辖两个区成立康马县,隶属江孜地区。1964年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康马县遂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境内多有遗迹如下:
(曲美辛果-萨玛达阻击战-康马阻击战-杂昌谷阻击战-乃宁阻击战-江孜战役)
远方帕里神女峰杂昌谷绿度母像
杂昌谷也许很多都有印象,对,没错。就是1904年英国侵略祖国西藏,曾出任西藏地方政府协邦(即审判官)、抗英战斗总指挥部任职的朗通瓦亲自参与了“杂昌谷”阻击战,后指挥部命其收留战斗中溃散的军民,顾在江孜、仲孜等地收留大量的军民。这样,想必杂昌谷这个地方不会再陌生了。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现存碉堡或烽火台十不存一,未有明显的遗址,只有两处供人膜拜的天然形成的拜佛石像地。
①、绿度母:现在少岗检查站刚过3公里左右省道左侧有个杂昌谷绿度母像(自然形成、后人为图上颜色),现在很多的当地人、以及沿途经过的人朝拜祈愿,以求度苦度难。
杂昌谷度母 绿度母像 经文 杂昌谷②、再过1公里处省道右侧做东朝西的地方,有一副释迦牟尼及弟子、宗喀巴、莲花生大师、白度母、绿度母的像(当地人也说也是自然形成、后人为图上颜色。)。一样很多的当地人、以及沿途经过的人朝拜祈愿,以求一路顺风,平安到达。
杂昌谷 天然佛像 朝拜者【附注:杂昌战役,藏族军民反抗英侵略军的战斗。清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由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的英国侵略军在曲米森谷以欺骗手段偷袭和屠杀大批藏军后,藏军于4月退守杂昌(一译藏昌)谷地。西藏三大寺及后藏热堆寺僧兵2000余人,山南、塔布、工布藏兵及民兵2000余人,在代本扎西林巴、门吉林巴、桑罗等指挥下,在杂昌山谷设伏狙击侵略军。四月九日(藏历二月二十八日),藏军以土枪、土炮、滚术、礌石等猛击敌军,与英军展开白刃战,奋力拼博达6小时之久,毙伤敌人280余人,汝本拉吉、僧兵总指挥桑罗等藏军官兵150余人亦光荣牺牲。此战,表现了藏族人民勇猛杀敌和顽强奋战的精神。】
少岗摩崖佛像群
少岗摩崖佛像群,顾名思义位于康马县少岗乡朗通村的南侧山崖上(与朗通庄园相向,相距3公里左右),冲巴河(源自冲巴雍错湖)沿着山崖向北流去。
标识整体造型群距地面高出约0.3米至10米,海拔3900多米。造像共有8尊,面积70平方米,内容为释迦牟尼、菩萨、弟子等,皆为浅浮雕,简单质朴。凿刻于在长40余米,高约10米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崖面上,凿刻技法为阴线雕刻,刻痕浅平,粗细均匀,共刻有大小不等的八尊佛像、一处祈愿文和几处咒语,还刻有一些海螺、火焰等法物图案。
远景 佛群【朗通庄园:https://www.jianshu.com/p/b00db0feb61d】
【冲吧雍错:https://www.jianshu.com/p/73f175705efa】
康马县雪囊寺遗址
雪囊寺遗址,位于康马镇玉康村境内,离县城5公里,临近204省道东侧的高坡上,1904年4月9日英国侵略军在康马境内侵占了雪囊寺,当时寺内文物较多,价值较高的被英军抢走,拆毁的木料当柴烧,寺院大部分建筑被英军所毁(康马阻击战),现只有废墟供人瞻仰。
被毁的雪囊寺 雪囊寺 雪囊寺【附注:萨玛达阻击战失败后,4月8日当英军靠近康马村时,就发现横跨冲巴雍曲河谷沿山而上,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有扎林代本后藏代本亲自指挥的一千多名藏军守卫,并在后半夜在雪囊寺袭击了英军,打死打伤60多名侵略军,并缴获了一些武器。】
在寺院的北面有一座被毁的佛塔,从先存残状看,方形基座,逐次内收四层,据咨询很多人该寺属于噶当式建筑。1959年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家宿白先生参加文化部西藏文物调查工作组在西藏考察期间,曾考察过雪攮寺。据宿白先生推断,此塔修建时间不晚于14世纪。
损毁的佛塔 佛塔艾旺寺(吐蕃时期的寺庙)
艾旺寺又称伊玛寺,距县城16公里,位于康马县萨玛达乡萨鲁村西南山谷左侧距县城15公里。海拔4400米,占地面积1408平方米,建筑面积925平方米,由班智达释迦室利的前身拉吉曲羌创建,属于格鲁派,修建于吐蕃王朝前宏期(8~9世纪),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班智达释迦室理的前身拉吉曲羌创建。艾该寺坐南朝北,由围墙、回廊、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庭院6部分组成(建筑层次完整,坐落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围墙呈长方形,墙上砌石塔108座,至今保存完整,北面正中开有9米宽的大门。围墙内殿堂平面布局为“品”(“凸”)字形,殿堂与围墙之间形成宽1.3米的回廊,正殿内墙周砌有一周石砌台座,正面台座上残存了7尊泥塑释迦牟尼造像,正中佛像高2.3米。东配殿原有泥塑造像19尊,西配殿正面尚存一石砌泥塑的塔形神龛,四周墙壁上原有许多泥塑浮雕,如:龙女、飞天、蜥蜴等。艾旺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考古价值。于1995年6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路标 墙上白塔 外墙 内殿【注——108:拉萨大昭寺共有柱108根、桑耶寺周围的塔群共108座,表示人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在佛学上“7”或“108”是圆满之意。】
艾旺寺泥塑是日喀则地区现存最早的泥塑艺术品之一。泥塑造型优美,技艺精湛,是古代西藏雕塑艺术中极其珍贵的作品。从风格上看,艾旺寺泥塑为印度犍陀罗艺术和内地佛教艺术的完美融合,宽大厚重的袈裟,是艾旺寺佛像雕塑中最突出的特点。
内墙遗留康马时间有限,对于一座城城池、一个地儿的名片莫过于它所承载和记录的每一段历史,而这些历史足以让你有种来日方长、久违重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