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酝酿效应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繁星的点点滴滴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化学界里,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可是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没有弄清它的结构。尽管很多证据都表明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结构是对称的,但大家怎么也想不出这些原子是如何排列、形成整个稳定的分子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这一问题,但同样找不到答案。1864年冬天的某个晚上,凯库勒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进入半睡眠状态。他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旋转的环状。

      他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他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环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也由此解开。凯库勒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正是我们所讲的酝酿效应。他自己也曾说过:“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时,我的心就想着别的事了。”没错,被难题卡住、怎么都想不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想别的事情,让大脑劳逸结合。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这种酝酿来自想象,是人脑对于对象中隐含的整体性、次序性、和谐性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长期不间歇地思考一个问题,会造成精神紧张,于是一时间什么都想不出来。然而,我们头脑中收集到的资料不会消极地储存在那里,一旦让大脑合理地休息,它就能按照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或很少意识到的方式进行加工和重组原来存储的那些资料,进而产生新的想法。也就是说,直觉可以引导我们绕过不可逾越的高山,曲径通幽,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所以,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思考迟迟没有思路,并且在收集了充分的资料并且经过深入探索也仍难以找到答案时,不应一条道跑到黑,而应做到劳逸结合。把对该问题的思考抛开,把资料资料放下,找一个熟悉的环境,泡上一杯咖啡或者一杯茶,把眼睛放在一个让你放松的视野上。回过头来,或许会有新想法和好想法自然酝酿出来。

以上内容部分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