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为何抵制圣诞看上去像个蠢蛋?

2017-12-24  本文已影响463人  王红富
为何抵制圣诞看上去像个蠢蛋?

12.24,早上起来,看到斯芬克斯书店微信群发了一段话,顺手截图到朋友圈。

本来也实在不想多说什么,不过就是个基本的态度,但既然有人问了,就写上几句,也算是节日应景。

当下吾国口号是发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对面是文化自卑,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是落后的,愚昧的,需要推陈出新,自我更新的。

人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属于全人类,文化无国界,世代永流转。

文化自信的方式不是封锁,打击,扭曲,污名化对方文化,甚而发展至封锁打压,拘禁自由,攻击人身。

文化需要交流,交流的基础是互相尊重,彼此理解,求同存异。文化的流淌是多向互动的结果,激浊扬清大浪淘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自然沉淀,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权,是由自然个体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这选择是天赋人权,只要不反人类,反社会,不是极端邪恶思想,都应该彼此包容,鸽各自尊重,相互聆听,学习理解。

几千年前,周朝体制礼崩乐坏,战国诸侯争霸,春秋学说四起,孔老先生一生路演,游说各国推销儒家伦理,也不曾做过“党同伐异,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春秋梦,更无法想象“焚书坑儒”如此极端恐怖的反人类灭人性行为会发生。在文化交流和推动上,孔老先生欣赏的文化自信个体是成为谦谦君子,交流境界可以是:“君子和而不同”。越纤度陌,互为主客,就算没有这样的胸怀,也不至于如此厮杀。

几千年过去,思想钳制渐成穷途末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谁还想强行推销自己的理念于他人身上,逼人屈服,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思想专制,依靠强权推行政党理念,控制舆论,封锁信息,消除异议,这一套思想钳制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却依然阴魂不散,幽灵游荡。

节日,不过是某个特殊日子的庆典,其文化意义依附于具体国家和地域,其影响原本也有限。但如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全球一体,问题和挑战,也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环境污染,经济一体,科技狂飙,战争危机,都已经表明,当下单个国家的具体问题,可能也是世界性综合问题一环,全球合作,共同商议,一起解决问题,已是大势所趋。再谈闭关锁国,已是历史倒车,无异于痴人说梦。

互联网信息共享带来的交流和开放,给全球化学习、了解、沟通带来了机遇,也为解决世界性复杂问题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法国哲学家艾德加莫兰早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面向7个本征,而其中之一就是教授“地球本征”和“相互理解”以“迎战未来的不确定性”。当下的国民已不仅仅只是本国的国民,同时也是地球的公民;当下的教育也不只是本国的教育,而是面向未来所需的人才教育;当下的文化交流,更不应只是本国文化传承的和学习,同时更应该有胸怀和自信去接触,学习,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思想、观点,做到求同存异,包容尊重,在彼此的交流和学习中,达到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吐故纳新,进而推动本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200多年以前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导“睁眼看世界”,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两千多年以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国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吸收的过程,历史的经验主义告诉我们:一个固步自封闭关锁国钳制思想打压异议的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抱希望,面临变革的国家。

圣诞节在西方,其文化意义类同于国内的春节,去除宗教信仰,也是一个辞旧迎新,普天同庆的欢乐节日,视这样的节日为洪水猛兽,以至于要发展到抵制反对,甚而要上升到文化入侵的高度,就有点“友邦惊诧论”的匪夷所思了。

现如今,宗教交流的共识是互不干扰,和平共处,耶和华,默罕默德,释迦摩尼,老子,孔子,彼此比邻而坐,各享一方乐土,你我大可以各取所需,至于佛祖是否属于纯粹国学,耶和华何以远道而来我大唐国土,也可以端上火锅举起杯,围炉夜谈,争上个高低也无妨,但至于关店闭门,上街宣传,横幅签名,爱国请愿,岂非过于荷尔蒙爆棚,也显得我泱泱中华不够大气开放,文化自信?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要没有受迫害狂想症,大可以你玩你的圣诞节,我念我的清明节,让商业的归商业,文化的归文化,娱乐的归娱乐,宗教的归宗教,如此就好。

这世上,唯有世俗生活的和平安宁才是你我之幸,愿你我,在这盛世气象中,桃李春风,平安喜乐,不念歪经不神经。

为何抵制圣诞看上去像个蠢蛋? 为何抵制圣诞看上去像个蠢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