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绝大部分创业不需要“颠覆”
前两天,一位连续创业的老朋友老于找到我,问我对B2B怎么看,我瞬间明白,他又打算放弃新零售那块“蛋糕”了。
我问老于,从VR到直播再到新零售,这几轮创业下来,你有什么见解?老于悻悻道,
我觉得创业还是要找对风口,风口对了,人家吃肉,我有口汤喝就成…雷军说过只要找对了风口…
老于是高级码农出身,在腾讯干了7年技术,“双创”正值火热那会儿,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某位投资大佬,从此踏入创业圈。
老于是个心气儿高的人,他认为创业就一定要颠覆某个行业的,就像滴滴之于打车那样。他曾幻想着用VR颠覆影视行业,用直播颠覆营销行业,用新零售打败传统电商…老于又是个热衷于“追风口的人”,创投圈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出他的洞察,他总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先行者”,再趁着大部队涌入前套现走人。
理想又务实,矛盾又精明。
我知道,这次他想要往B2B方向转型,也是因为他看到了企业服务这块领域的前景。
绝大部分创业不需要颠覆行业
截止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4000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试想,如果每个企业都在搞颠覆,那么创业圈早就乱了套了。
前阿里巴巴CEO卫哲曾经说过,“创业者应该单点突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不求三点都赚钱。”
怎么单点突破?我们拿一个简单的“水果保鲜冷库”来举例:
传统交易中,水果商在水果卖出去之前要囤货,不然水果就会腐烂变质,而囤货就需要冷藏,而且随着仓储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所以,传统交易,越靠后卖出去的产品,成本越高。
那么,如果我们是冷库方,我们要怎么做——对水果商户实行“免费”政策!
1、商品无论放多少天,完全0仓储费
2、商品出库交易成功后,再收服务费
3、服务费按市面平均仓储全程费用一半计算
4、还附带帮助水果商户在互联网销售
这里每一条对于商户都是有利的,不收仓储费,还多了个销售渠道,谁不愿意往里面放?于是整个城市的水果仓储都往你的仓库放。
流量虽然有了,但是怎么挣钱呢?
首先,由于合作商户数量很多,我们就拥有了选择权,可以从货品中优中选优。那么,仓储商品的整体质量就有别于普通冷库了。质量的提高就更容易出售,那么整个仓储的周转速度就提高了。这样,市面上需要一个月才能卖掉的商品,在这里,可能只需用10天就卖掉了。
1、商户原本需要花30天的储存费,现在只需要花等同于15天储存费用的服务费,商务乐意;
2、周转速度的提升,导致同一时间售卖商品数量的提升,冷库方也更赚钱。
这个例子中,我们颠覆水果售卖行业了么?并没有。我们只是放弃了物流(仓储)费用,赚取了交易费和可能存在的供应链金融的钱。
同理,我有位阿里巴巴做市场出来创业的朋友,他放弃了信息流、资金流的钱,专吃“物流”。问及颠覆行业的话题,他一针见血道,
任何一个行业颠覆的出现,都是因为之前效率低的生产方式崩不住了。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
阿里巴巴的出现,是因为中国的零售的效率变低,滴滴的出现,是因为出行的效率变低,只有效率,才会出现颠覆性的事情、颠覆性的平台。但创业者首先要想的问题往往不是“颠覆”,而是如何提高效率。
我这位朋友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从阿里巴巴出来之后,他先是做了社交电商,做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后,与另一家竞品合并退出,然后在2014年才进入了汽车领域。
他现在做的是什么事呢,很简单——提高汽车的物流效率。
我们现在在4S店提车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用户在店里挑选车型→下单付款→签订合同。
接下来呢?是漫长的等待,等什么?物流。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个漫长的等车阶段,用户对车辆物流信息是毫不知情的。
我这位朋友是怎么做的呢?他说自己想要做汽车垂直领域的淘宝。也就是说用户在他们平台线上选购、下单后,能够实时跟踪到车辆的所有信息:包括车辆实拍、实时位置、预计发货时间、送达时间、期间的物流信息等等…
听起来很简单对么?从用户体验来讲,它又有多大的提升呢?
我们都有过购物经历,今年双11之后网上有个热搜叫做“双11节后综合征”,说的是用户在下单付款后便会不定期地看商品发没发货,物流到什么位置了,包括拆箱的体验,这些对于用户来说,都是“爽点”。
我们对双11购买的一件衣服尚且如此,那么动辄好几万的汽车对于用户体验来说,不言自喻。
那么接下来,他们要做的配套是什么呢?首先得有仓库来仓储这些汽车,所以他们在全国建了几百个仓,同时必须有更高效的物流与配送体系,必须有担保交易,当他们把这些一一落地,整个行业的效率也正被他们倒逼。
看似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现在这个项目已经估值超10亿美金了,很难想象吧?
专注才是创业者的根本
企业想要获得市场认可,需要足够聚焦与专注,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如此。生态、多元是企业长成一定规模后才该考虑的事,如何聚焦、专注,应该成为初创公司或中小企业创始人的DNA。
为什么许多企业会深陷价格战,或者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就是因为很多企业满足的,是相同客户的相同需求。
凡客曾经是明星创企,后来遭遇了大跟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它的定位不清晰。
凡客当然创造过奇迹。
“爱网络,爱自由,也爱29块的T-SHIRT。” 2010年7月,凡客体广告词红极一时,掀起全民模仿热潮。也就在这一年,凡客卖出了3000多万件服装,总销售额突破了20亿元,同比增长300%,成为垂直电商的老大,全行业排名第四。
一时风光无两,让凡客CEO陈年步子迈的有点大:从20亿目标到50亿再到100亿,凡客不再满足于垂直电商,而做起了全品类:家电、数码、百货,应有尽有…
“用户只想要在凡客买件衣服,你却硬要给他们塞螺丝刀。”逐渐的,用户对凡客的品牌印象变得模糊,而最终想要变成京东的凡客,却变成了“杂货部”。
2011年末,凡客总亏损近6亿元,库存高达可怕的14.45亿,库存压力压得凡客不得不采取清库存、大裁员…最终伤筋动骨,一蹶不振。
经常有创业朋友跟我聊,“如果每个人看过我一次广告,每十个人用过我一次APP,每一百人买我一个产品,我就如何如何。”其实这是一种特别典型的目标用户不聚焦、业务定位不清晰的写照。
什么客户都想覆盖,往往什么客户都无法真正覆盖。
那么怎么进行创新,怎么做差异化打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这两年创投圈经常提及的“千人千面”,当然这只是狭义上的说法,但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的当今,谁能满足这个需求,谁就能抢占他们的心智。
结语
当你真的专注于自己所在领域,把自身业务做到极致的时候,颠覆只是顺手的事。
当然,我说的专注领域并非埋头死干,而是精耕细作。不盲目追求大而全,从一开始就惦记着颠覆或是变革,而是先探究商业的本质:自己这么做,能否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从理想到粮饷,从云端到尘土,既要着眼未来,也要脚踏实地。这才是每个创业者在面对所在行业的时候要做到的准备。
漫漫创业路,创始人思想汇愿与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