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读书笔记

初读“思维导图”的收获

2016-01-22  本文已影响456人  cuckoo酱

上个学期刚刚开始时,我就痛定思痛,决心好好学习。我减少娱乐时间,每门学科都认真做笔记,学完一章就做好总结。本以为这样能在期末时减轻复习压力,结果反而造成了期末的慌张和无力从心,一边是考试的压力,一边是完全看不进的笔记。到最后,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我退化了?还是方法错了?

于是我又更加努力的记笔记作总结,战战兢兢的复习着也没多少效果,又再逼自己一把,感觉更差了,就像进入了恶性死循环。

看到很多人提到“思维导图”,我趁着寒假开始读这本书,想着多少能开发下我的大脑。更加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把困扰我的问题解决了。

第一点,人的大脑是有无限可能的,每个个体脑细胞可以在同一时刻与相邻的1万多个脑细胞发生接触和拥抱,这意味着大脑的存储空间是庞大的。而我们利用到的只是大脑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功能是我们没有发现的没有触及的。

所以,我没必要怀疑我的大脑,它是世上最神奇最惊异的存在。

第二点,就是笔记。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笔记要做得工整,条理要清楚,颜色为黑色蓝色偶尔用红色。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就用这种线条式的笔记,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方式限制了大脑的思维。颜色单调的笔记,大脑会排斥,虽然笔记工整大脑会有满足感,可是这笔记对大脑没有吸引力,怪不得我复习时一看笔记就想睡觉。因为我的大脑觉得无聊,自己关机了。如果强制大脑去记忆枯燥的单调的笔记,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一旦意志力被消耗,大脑就坚持不了了。这时候,人会觉得沮丧,会觉得烦躁,也会质疑自己,会内疚。

问题的根本就回到了笔记上,如果笔记有足够的吸引力,大脑对它的好奇心也会提升,这样就能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恩,这种时候就要用上思维导图了,用分支的方法给大脑多面的思考方向,让大脑尽情展开联想,同时配上色彩和图片大脑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提到画画,我最开始是拒绝的,我从小就没什么画画的天赋,画出来的东西通常只有自己看得懂,那只能叫涂鸦,长大后也只会涂鸦。书里有一句话,“人脑有不断尝试后就会成功的特性”,这句话让我也敢大胆的画,再说了,涂鸦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当然,这么多年的习惯要改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脑里面有很多的神经通道,当你第一次产生一个想法,神经通道会有一定阻力让你觉得困难,当你走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后,这条路会顺畅很多。也就是,我第一次改变会很累心,一旦我形成习惯,这条路也是顺畅的。我觉得这也可以解释舒适区,人的大脑是有舒适区的,走原先走过的路很容易,但要跨出舒适区另辟新路总会有点艰难。要提升自己要发展自己就是要不停走出舒适区,大胆去探索新的区域,直到新区域也走过很多次,直到它变成舒适区。

我感觉我的大脑正在进行一次大风暴,我期待着我全新的大脑,后期也要继续学习思维导图,来一次更深的革命。

最后附上一张我第一次做联想练习,“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