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木心书单

【推书】以文学之名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30人  杨艺瀚

一般人看到《文学回忆录》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字,总会认为此书一定会与巨作、名著扯上些许关系。殊不知,这部涵盖5年听课笔记的上下两册书,并非什么严肃的文学史著作,不过是当年木心在纽约时,辗转各家寓所,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私文学的记录。记录者当代艺术家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五年的神聊涵盖了中外囊括了古今,成就了这样一本以艺术之名的好书。

就像出席完一场饕餮盛宴后应该向主人致谢一样,读完这样一本沁人心脾令人醍醐灌顶的作品之后理所应当表达对作者的崇拜之情,抒发自己的感激之意。但就当我五分钟前合上最后一页,回顾这40万字的记录时,似乎因为吃得太多太急,而又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但饱餐之后的满足感让我体会到了幸福的味道。正如作者木心所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文学回忆录》就是在向读者尽情的表述着古今中外那些可爱的事情、好玩的事情。通过它的描述让我初尝了快乐的滋味。

不可否认,当初选择此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寻常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率的领略世界文学中国文化的精髓。读完此书,我想目的达到了。但与此同时,却有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在这里我想告诉各位,任何试图通过捷径方法达到目的人注定要付出更多。要想了解真正的文学艺术,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读原著去领略原著的精髓,才能真正达到“解渴”的目的。《文学回忆录》就像一杯软饮,让我口渴难耐之后,不仅没有解渴,而是唤起了我更多的欲望,让我欲罢不能的爱上了文学,让我后悔以前用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远离文学的地方,而不是选择了文学。所以,我想告诉几位催促我写观后感试图直接获取心得体会的几位好友,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因为,我不是木心,我也不是陈丹青,我不能将他人之精神浓缩概括,以武功秘籍或者运气的方式传输给你们,有些过程必须自己经历。但,毕竟还是有几点体会的。

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道德经》11章里面的话,体现了老子“无为用”的哲学思想。在这里,我也想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我读《文学回忆录》后的感受。很多人认为读文学作品就像用竹篮打水一样,一场空。殊不知,虽然没有得到实际的东西,但是你看看打水的竹篮是不是由脏变得洁净了?打水的人是不是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有利于其他行动?老子认为正因为道体虚无,才能有无穷秒用,若为实有,即使有用,也就非常有限了。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法国的浪漫英国的绅士俄国的厚重希腊的深沉,这些停留于纸张上的符号,流传于口碑中的经典,传承于时间与空间中的精神,没有用,真的没有用吗?当我们面对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去选择那些“有用”的数理化的时候,我们真的一点点都不需要这些所谓的“精神粮食”了吗?当我们天天沉沦与银行卡上不断增长跳跃的数字的时候,我们的心时候依然鲜活,面对纷繁复杂按潮涌动的人流,我们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我们临危不惧?我到现在也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文学能够带给我什么,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就像春游完一样,我能感受到的是身与心的愉悦,这就够了,难道不是吗?

二、文化之艺术生活之享受。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艺术是创造,也是消遣。我相信只有在许多一般的人民都喜欢以艺术为消遣时,真正艺术精神方能成为普遍弥漫与社会中。这正如学校中的学生,重要在要他们多数能随便玩玩网球或足球,而不必定要求他们能产生少数几个运动冠军。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本末倒置了。我们去读《康熙字典》为了能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上获得名次,然后却将常见字忘在脑后;我们去读百家经典,试图在公务员考试或者心得体会中能够出彩,得到考官或领导的重视;我们花钱到卢浮宫排长队站在《蒙娜丽莎》面前,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自拍和他拍照,为的是回去炫耀和事后的回味,诸如此类。林语堂还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公认的一种乐趣,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互面对,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便会想象到这位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作为演员经常会很自豪地说他(她)可以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来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那就是通过阅读,阅读时我们可以把自己融进书中的世界,幻想成自己是唐吉可德、哈姆雷特、梁山伯、葛朗台、白居易、李煜等等,我们可以在作者给我们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中自由翱翔,我们可以跟随悦动的文字而悸动,可以在悲情的故事里放声恸哭,可以在别人的感情世界里毫无负担的且行且珍惜,而这一切都随着你放开书的扉页开始,随着合上书的那一刻而结束。

三、阅读虽易 文学不易 且读且珍惜。《文学回忆录》作者给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各个流派的上百部作品和近百名大家,并对部分名家大师和宏伟巨作做了经典点评。其中,尤点评《红楼梦》最为精彩。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水草”之譬,木心的识见毕现。令人叹服!木心评鲁迅,鲁迅是“天上星宿下凡”,赤佬们利用其性格缺陷想打倒他,80年前不可能,80年后也同样不可能。木心说自己,我文质彬彬,书卷气,其实善于和流氓交朋友,一定要是大流氓,或将成为大流氓的苗,可惜中国没有墨子派的大流氓了,眼下只有小瘪三。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木心的名气远远不如他的学生陈丹青,但通过《文学回忆录》你会发现,木心是一位隐世于近现代的大师,他独立、博学、极具个性,自信满满的敢于对中外文学大家做出点评,到位而独具特色。也难怪一群艺术家能够前后四年不间断的将这样一堂别具匠心的“大课”聚精会神的听下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庆幸自己能够通过课堂笔记整理这样的一种方式感受到这堂文学之旅的精彩。木心在说完“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之后,紧接着说,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也许你要问:为什么艺术家一定要有所牺牲呢?这一问者,大抵不太愿意牺牲,因为还没弄清艺术是怎么回事,怕白白牺牲——我可以彻底地说: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艺术家的牺牲,完全自愿。他们可以为了追求他们的梦,放弃很多。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说,先有“戒”,而后“入定”,最后才能“得慧”。这些为梦追寻的人们不惜放弃安逸的生活、放弃物质的享乐、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他们通过文字,以艺术之名将生命延续,世世代代活在了人们心中,得到了永生。

作者简介: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是陈丹青的导师,曾出版多部著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