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历史

缔造开元盛世的宰相如何以高超智慧,令政敌折服

2017-06-19  本文已影响28人  终南山故事

在巍峨连绵的终南山前,汉唐帝国的长安之内,帝王将相上演了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在这其中,唐代姚崇与张说之间的生死故事,充满智慧,甚至超过了《三国演义》中的“死诸葛亮吓跑活司马懿”,引人深思。

 

说到死后之事,中国人往往会想起孔子的名言。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孔子也“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愿意谈这些问题,并不等于这些问题不存在。只要是人,都得面对“死亡”这个永恒课题。

孔子所回避的“死”的课题,为后世的儒家和中国社会在这个事情上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包容度,于是佛道等各种宗教流行华夏大地。

一个人有怎样的行为,取决于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

身为儒者的唐代官僚们崇信佛道、大举厚葬,迷信思想甚为严重。然而,姚崇却是一个特例。

 

姚 崇

姚崇是一代旷世奇才,精通世务,不泥于古法,懂得变通,为开元盛世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房玄龄、杜如梅、宋璟为唐代四大贤相。​‍

 

以当今的标准来看,姚崇是一位难得的唯物主义者。开元四年,山东发生了蝗灾,当地灾民和朝廷认为这是天灾,于是诚心朝拜上天,祈祷神明早点停息灾难。

只有姚崇站出来,提出了夜间灭蝗的办法,拯救了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

 

大唐开元九年,七十二岁的姚崇身患重病,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人世,写下了一篇遗书。他告诫子孙,不要贪图眼前的富贵,要知节俭,绝不要给自己厚葬,厚葬无益,如此等等。此文载于《旧唐书》卷九十六的姚崇传记当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

姚崇在为子孙做着精细的打算,有些私密的话语不能写在正式的遗书中。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敌张说。张说很有可能在姚崇死后,找个借口,打击报复,把姚崇全家杀光。

张说也是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但被一直姚崇打压着。不过张说的优势是年龄,他比姚崇年轻16岁。

弥留之际,姚崇想好了办法,将儿子喊道床边,如此这般的耳语了一番,之后溘然长逝。

 

姚崇病故以后,张说顿感轻松愉快。既然同朝为臣,张说就得前去吊唁。他踏入姚崇的府邸,看到全府房屋均用白花白练装饰,一派肃穆庄严。

在祭拜之后,张说逐一观赏了灵堂前面陈列的宝物。其中几件确实不错,很称他的心意,如果能弄到手,那真是快意之事。

 

张说刚刚回到家,姚崇的儿子就把那几件宝物送来了,说是请他撰写一篇碑文,将来刻在姚崇墓前的神道碑上,以彰显姚崇的功绩。看到宝物,张说欣然同意,即刻撰写,让人送了过去。

 

姚崇之墓

第二天,张说越想越不对劲,派下属要回文章,说是要改几个字。

下属回来报告,说对方已经将碑文刻在神道碑上,而且已经报告了皇上。张说感叹:“死去的姚崇竟然能把我活着的人算计进去,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不如他呀!”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姚崇在去世之前,已经告知自己的儿子。他和张说素来不和,在自己死后,张说肯定要加害他们。不过张说爱好宝物,这就得投其所好。

在他死后,要子孙们将他生前的宝物陈列在灵堂之前。张说祭拜以后,必然会观赏宝物。这时候,要留意张说倾心那几件,记在心上,等张说回家之后,把这几件宝物送到他家,让他写一篇神道碑碑文。

如果张说写好碑文,立即在石碑上镌刻出来,马上上报皇上。张说的头脑反应较慢,但一定会想到,在神道碑中有了他对姚崇的称颂,那么他就不好找借口再打击姚崇的子孙了。

 

果然,事情的发展都如姚崇生前所料。

 

在一个专制的社会,没有哪一个人是永远安全的,所有的政治行为都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政治上的胜利者会惩罚自己政敌,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为了全身而退,必须有超常的智慧和心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