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拖延症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秦晋方

12月5号这一天,告诉我是个很特别的日子!

昨天开会看见了同事们上交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心中不觉一惊,呀!难道5号是最后一天了?正疑惑着呢,又碰上平姐姐问我“秦,你做完了吗?”我说“还没有”.“明天最后一天,你整天忙啥呢,赶紧去做吧,要不,就过期啦”。嗯嗯,明白!心中不觉有些自责“早干嘛去了呢?”,通知下发是半个月之前的事情了。再次提醒自己,还有一天的时间,赶紧利用一天的时间听完9个小时的视频,答对75道练习题,然后才有资格参加考试阶段,最后拿到合格证书。

晚上回家,也不离手机,依次点击视频学习,爸爸打来电话,也不愿意和他多说几句,告诉他说“忙考试呢” ,从而挂掉他的电话!晕晕乎乎,总算视频学习也接近尾声。今天一早上班,预约了门诊治疗,除接诊病人外,一有时间就把手机视频打开,争取在今天完成,于是中午也没有回家, 利用中午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学习通过了考试。闲话碎语中又提醒其他同事关注类似的问题,看好时间的节点。看着另2位同事也像我一样,急忙扫二维码付款购买相关课程,抓紧看视频学习、做练习等待通过最后的考试。查看考核结果,发现红字提醒是本月的15号结束!一脸懵逼,我怎么一直觉得是5号呢?

难道我记错了?总感到5号是个时间节点!呀,想起来了,莫非今天是课题项目申请的最后一天?当我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培训》考试合格证打印出来上交时,幸福姐提醒我说,我上报的课题正等归口单位审核通过呢,提醒我查一下看通过了没有。让我更加确定,今天就是最后一天!明天,就是期限!于是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帮忙审核通过一下,并且告诉人家是“最后一天报名时间了,麻烦人家网上审核通过一下”。再次查看结果显示申请材料已审核通过,等待上级部分审核中!突然又从页面中看到红色字体的通知“申报项目停止日期是本月的10号”!真是无语!无法描述心中的滋味? 是抱怨,还是失落?抱怨谁呢?又有何遗憾和失落呢?

我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直觉思维!

让我一次次做出选择!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也是我的需要?哇塞!种种交杂的感觉,提醒我想到了一个词“拖延症”!迟迟不肯动手,一拖再拖,止到看见红线!原来无意识中的拖延已经好多年!总以为自己是个急脾气,其实不然!参考拖延症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是完美主义。当在准备一个选题的时候,如果这个选题不做的特别有新意,不能让别人眼前一亮,难么做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于是,完美想法还没有来,截止时间先到了。

第二个原因,缺少行动,就是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不愿意花时间感具体的事而去实现它。比如,我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要写出这个好的想法,还需要查文献这些繁琐的事,就立刻觉得手中的笔有如千钧负重。

第三就是担心改变。因为害怕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我们常常说要改变,却常常看不见变化,因为改变太痛苦了。

第四是对抗,缓解焦虑。我们拖延,有时候是为了对抗他人的反对意见。当我和他人在某一方面产生分歧时,那么拖延就变成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不满的武器。

第五原因称之为危机制造者。面对危机,飙升的肾上腺素会让我们精力充沛。于是,我就期望在最后一刻的危机,能榨出我百分之百的经历。

第六个原因就是过劳。当我们面临一大堆截止日期,感到忙不过来时,我们就会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这在职业心理学中称为倦怠。太累了,干什么事都无趣,干脆就不干了。

这通常是我们产生拖延症的六大原因。

我从什么时候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又是为了什么?焦虑的人啊,永远活在未来的日子里,却要提醒自己活着当下。当你觉察到当下时,当下便不再存在!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症的源头不是懒惰,而是因为我们进化留下来的享乐主义,并提醒大家不必自责。内部的意志力、外部的压力以及自责都不是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只有行动才能解决拖延症。战胜拖延症的初级方法是排除诱惑因素,并立刻行动;中级方法是去除完美主义,学会迭代更新;高级办法是养成习惯,减少对意志力的依赖。

如何解决呢?道理知道了那么多,又是啥意义呢?行动!行动!今天就做起来,按要求提前规划,不要等10号,就是它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