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zcc5220

    表弟回去了

    在这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本是一个开心快乐的元宵节,可面对表弟打完招呼后,留下落寂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内心五味聚杂。对此,不知道怎么表达心里的感受,千里迢迢而来,为的是能够进入公司立足于一份工作,可期望与现实永远都是成对比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先‍不知道他们对这里的期望值,但从来之前就已经告知这里的生活状况,对于这里的条件。他们心里应该有底的,可,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

大致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伙食

      或许是吃的太差吧,应该是说真 的 很 差,天天水蒸白菜、炖土豆、炒芹菜杆.....要想在这里干下去,克服伙食上的是个相当大的挑战,不是吃不吃的了苦的问题,而是对于南方人来说,也许用“猪食”来形容也不过分,或许有人会说,别人吃的下,就你们吃不下,有时候就是别人吃的下,你就吃不下,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一针见血。

归属感

    听说这几天培训,都是放到一个房间里,晚饭也不管不问的,以至于下午都不知道有没有饭吃,吃个饭还要走好远出去。偏偏两口子又是那么“老实”,不会对我们讲,以致于忽略了对他们的这份关心。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让他们认为这里没有那种关怀和温情,下决心走的心,陡然而生。

家庭因素

      对于任何人来说,家是永远的归属地,可以依赖、可以栖息、可以任性和撒娇.....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家就只能是一个只分享自己开心快乐的地方,而不能是什么苦累都倾诉的地方。一倾诉便为召唤回家吧,不吃那份苦。硬生生的把演绎了一部悲情打工剧。

个人原因

    很多时候,不是吃不吃的了苦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工作环境的不一样,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会让人有一个很明显的比较和抵触,会无形之中的拿以前做比较,比如说以前上班自由,虽然辛苦,但没那么多约束,或者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些因素的汇集,抵触情绪自然而生

      生活不易,打工更不易,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没文化没技术的人员,与其说东家不打打西家,倒不如安安稳稳的找到一份工作,从最底下做起,认真踏实的做起,学好了何愁找不到工作,哪怕是世界的节奏在快,机器时代的来临,那又怎么样,终究需要人员的还是需要人员。倒是想太多,忽略了时间的成本和长途跋涉的成本。

        也不知道表弟何去何从,冲冲忙忙的离去,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或许是对我还是不够熟悉,在我面前多半是不自然的表情,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想留又不知道怎么留,去意已决,多说也无意,倒不如顺了他们的心意。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不舍和内疚,没有过多的从心里上关心和照顾,只是认为公司会照顾到,而忽略了人到异地,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那种思家的心里落差,太过于高估每个人的承受能力。

    人以离开,或许会是更好的归属吧!

但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