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后》读后感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瑶瑶401

一三一读后感模板:

一:本章内容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段话(一句话):

事实上,在我国一流大学的校园里,占据学生们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活动,大都与就业准备并无显然的关联。成为好学生和找着好工作对应着不同的游戏规则。

三:基于我的理解,作者希望在本章告诉我的三个重要信息:

1,进入好大学不等于找到好工作。如何将学业资本转化为求职资本是需要提前规划,步步为营的。

2,大学毕业后不同的出路应对着不同的筹码。出国,报研,考研抑或是就业,要尽早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做相应的准备。

3,优势家庭的孩子比寒门学子更早地意识到职业准备的重要性。而寒门学子进入一流大学后似乎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认知: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竞技场。

一:对我而言,可以做的一个行动是:

1.昨天,跟好朋友lily聚会。lily刚好跟我探讨了一个问题:一位仅仅中专毕业的女生通过社会关系进入铁路系统,拿到了一个铁饭碗,另一个女生辛苦读很多年书,因为没有社会关系,毕业前景似乎还不如前者。那么努力的意义何在?

我读了今天的章节,似乎寻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学业能力不完全等同于求职能力。好学生和好工作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

书中引用了英国社会学家布朗对“就业能力”所下的定义:

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求职者满足岗位资格要求的绝对能力水平。

(可能铁路部门的某些岗位要求并不高,中专即可胜任,所以即便你是本科生,研究生,在这个条件上,和中专生并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求职者在所有竞争者中的相对排序位置。包括求职者的社会关系,个人性格,工作经验,实习经历等等。

上面案例中的中专女孩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相关就业信息,提前进行准备,去相应岗位实习,最后应聘的成功率会超过本科女孩。

所以不是努力没有意义,而是要做跟就业高度相关的努力。

2.我刚好在浙江某高职院校工作。虽然本书研究的情况取材于国内顶尖高校。但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解读,对于高校开展的大量活动脱离就业准备的现状描述,也同样适合国内其他高校。

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学院策划各类学生活动的辅导员老师及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大家都需要更新观念。从提高就业能力的视角组织校内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每一条出路与对之应对的条件,实现路径,达成共识,深入人心,鼓励学生尽早明确目标,积极准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