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的智慧

2020-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医者渡心李留鹏

       

      鉴于疫情防控需要,现在进入医院都要查验健康码,今天上午十点半左右,我在医院门口查验健康码的时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约六旬的奶奶带着八九岁的孙子来医院就诊:

孙子:正在用自己的手机,尝试着打开健康码……

奶奶:你自己弄不了就让医生看看怎么弄啊?

孙子:没有理会,继续低头研究着……

奶奶:不行就不要试了,赶快进去了

孙子:抬头斜视了一眼,继续努力……

…………

2分钟后,孙子顺利把健康码弄出来了,看了奶奶一眼,随后跟着进去了

        作为一名心理学者,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去探究下上述的这个场景:在整个过程中孙子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低头努力尝试着把健康码弄出来,期间奶奶的几句唠叨,也可以看出孙子的不耐烦、不理会和一些抵触情绪。这位奶奶从催促到些许的否定再到些许的愤怒,情绪是在不断地升级。试想假如孙子五分钟都没有搞定的话,也没有听奶奶的话向我求助,他们祖孙之间还会发生什么……。再试想,如果类似的事情在家里多次发生,又会怎么样。

        从奶奶的角度看,她是理性的,讲道理,“关心和关爱”孙子的,孙子不听话,她的应对模式就会不断升级。从孩子角度看,我能做的事情,是不太乐意向别人求助的,也许这也是这个男孩子的秉性。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智慧型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需要给孩子做表率做榜样的时候就在孩子前面,给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在孩子身后,助孩子一臂之力,做坚强的后盾。当孩子自己在努力,没有求助的时候,需要静静地陪伴,懂得陪伴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假如上述情境中的奶奶,用“在左右”的模式和孙子相处,想必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体验就是另一种感受了。

        这也是我坚定学习心理学的一个动机。学习心理学,先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成长自己,对自己有办法;再帮助他人,更好的解决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