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一)对诗的改观
露易丝.格丽克的《月光的合金》是我买过的为数不多的诗集,当初也是冲着这本书囊括了一系列的奖项入的,并不是出于对于诗的热爱。记得我的阅读生涯中,曾有几次突如其来的对诗的热切渴望,但这种热情在阅读过程中还是被一种无法跨越的距离感所阻却。这部诗集有上下两册,上部放在家里,下部则放在办公室,闲来无事在目录中选一首符合当下心情的,读上一篇,竟也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原来,读诗不像读小说一般一气呵成,诗是用来细品的,用来回味以及放在心里和自己的情感去交融体会的,一直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罢了。
顺着目录翻到了第一百五十一页《下雨的早晨》,光看着诗名就已经让我热血沸腾,只因为雨天和早晨都是我所钟爱,还有外头那一缕不经意间透过玻璃门照射在地上的光线,太阳出来了。
诗里写着:
“你不爱这个世界。
如果你爱这个世界,你就会
在诗中描绘它。
约翰爱这个世界。他有
一句名言:不作评判
才能免于被评判。
根据那个理论——
一个人不可能爱上
拒绝了解的东西——
来争论这一点:拒绝
言语,并非
抑制感知
看约翰,置身外面的世界,
甚至在今天这样的糟糕日子
还在奔跑。你
保持干燥,像那只猫可悲的
猎捕死鸟的偏好:完全
符合你乏味的精神主题,
秋天,丧失,黑暗,等等。
我们都会写痛苦,
哪怕闭着眼睛。你应该多向别人
展示你自己;向他们表露你隐秘的
对红肉的激情。”
我将这首诗原封不动的摘抄下来,来回默读了几次,才将作者刻意为之的分行连贯了起来。学生时代,读诗我们是在读作者的感情,而现在读诗是在读我们自己的人生和我们从中获取的和我们价值观相契合的东西。我们并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不知道约翰是谁,更无法准确揣摩她在写作时的心境,但诗中透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却可以跨越时空,引起强烈的共鸣。世界一直在变,可我始终觉得人对世界的感知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隐藏不住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的热爱,这种热爱会在你的眼里、心上无法克制地流露出来,而我们有时却不自知。最喜欢诗里的一句话,爱这个世界,但“不作评判”,我倒以为不是为了免于被评判,而是想给一切有机会来到你面前的人或物一次平等的机会。我们往往会因为爱之深,而失去平等对待一切事物的能力,或许你会对无关人员的一句话不动声色,但却对所爱之人万般指责,你想过这其中的缘由吗。道理很简单,但能到做到不作评判却有难度,需要一次次克服情绪思维的惯性,才会真正形成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这首诗,我读到了一种乘风破浪般的积极态度,如果你厌恶“死鸟”,你又何必隐藏自己对“红肉”的渴望,而去忍受“死鸟”呢。
诗,不再有距离感,我不再存有刻板印象。有些诗,可以又高级,又接地气,但又不做作。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情感的高度凝结,是思想的集中提炼,丝毫不影响价值观的传递。去掉刻板印象,是不作评判的第一步。
(二)温柔或许得以于冥想
我向来不是一个以温柔自称的人,也从来没有人用温柔来评价我。可我最近却时常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温柔两个字,让我甚感疑惑。人非神,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事务中难免有情绪,我无法解释某些烦躁情绪的来源,这是由一些复杂的因素综合而成的,比如你对某人的不满,生理上的变化等等,但我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却很坚定,主要来源于我曾经有几次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了孩子身上,这让我倍感自责,也不容许自己将此变成习惯。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抽出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地坐着,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感知身体和意识的变化。头几天,时常会走神,工作、烦心事都会跑到脑子里,但逐渐地越来越好,冥想不仅清空了思想上的繁杂,带来了心灵上的平静,也让我的心一点点的变得柔软。我甚至觉得整个人都随着变得慢了,这种状态是我前所未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