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29】我想要联系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160人  王昌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在没有看这句话的时候,很多时候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需要,害怕被看穿,害怕被拒绝。然而当一个人在情绪稳定,还开心的状态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记得2016年一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去虎门看一个老师,她跟我说,记得一开始见到我的时候,是那种很害羞的,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自从骑了自行车以后,就有多了许多的话题和别人交谈,许多话在不知不觉中说出来了。她建议我要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可以是骑自行车等。不然总是看书,学习,但又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是不好的。我非常感谢她和我说的这样一段话,我在后来参加了时间管理。

"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就陷入了僵局。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我时常有许多的想法放在心里,想去做,不自觉的想到要有很好的状态才敢去行动,比如想去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那天周末我是打算去的,记得别人和我说,你要穿戴整齐,穿好的衣服鞋子,再想一想怎么跟别人说话,当做人生中重要的仪式感。想到这里,我看到自己又没有买好的衣服,鞋子又旧,就想着等自己买到了好的衣服再去。结果一整天呆在宿舍里看电影,哪里也没有去。可是内心很痛苦,没有行动。我想这样去看别人,可是我又觉得不能这样就去,给自己设置了高要求。以至于后来长时间的自责。

我想做的许多的事情,决定,仿佛都需要和别人沟通链接,获得别人的建议,或者支持,才会更有力量,所以我会经常去给别人打电话交谈,我看到自己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就会不适应,没有这种粘度,觉得很多事情不好意思开口。

"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表达内心的软弱"

我似乎很注重这种交谈,表达出来,仿佛这样拉近与人的距离,更具有安全感。

在交谈的过程中,吸收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故事和经历,自己才会明确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对的,按照别人的框架,去展开积极的行动。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责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的,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当我在情绪低落时,写文章说自己要投入到工作中,要专注,忘我的状态,这种期望往往是达不到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强忍,试图转移注意力,大脑总是不听使唤一样会走神,无法做到正念。然而当参与到会议,或者决策当中,作为一个参与者,我却能用心聆听,做笔记,说明我的优势和闪光点在于关注别人的诉求,服务别人为主的奉献型特质,感受别人的喜悦,需求,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他的身体就会有有一些反应,例如,他可能会放松下来。这意味着他已经充分表达他的某种痛苦,可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话题。他甚至可以开始关注对方的需求和需要。

当我情绪恢复平静时,与人交谈,进入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不需要思考,像机关枪扫射一样,话题源源不断的从口中抛出,甚至能够调整谈话的气氛,让整个对话变得轻松愉快有力量。内心会觉得更开心,喜悦,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和自己交谈的人,这似乎是一种能量共振一样,会传染。我会不知不觉中觉察到别人的需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