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接下来的三个月,幼升小的孩子需要培养几个习惯,父母应早知道!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4人  春上村边树

父母沙龙

上周进行了一场100分钟的线下分享活动,题目是《幼升小,不仅仅是孩子的事,父母也要升级自己的系统!》,主要针对幼升小的父母群体,从现场互动的情况来看,作为幼升小的这个父母群体尚处于陪伴孩子知识学习的初期,因此焦虑感还不怎么突出,但也已经有萌芽了。

现场也有父母表示恐惧,不懂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阶段,他们被下面的图惊到了。

​为什么五年级的父母还会陪孩子作业,直到敲断手指,原因可能就要追溯到幼升小的阶段。

在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初期,我们可以适当陪同他做作业,这里的陪也是从幼儿园游戏式作业向简单书写或者口语表述、倾听转变。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基本上在一个月或者6周左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界限分明,到了那个时间一下子就独立了,不是那样的,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年轻的爸爸妈妈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独立的完成任务,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在陪伴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作业始终是孩子的事,不能时时琐碎的干扰孩子,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今天主要的分享框架是六个误区和五大习惯,关于误区现场分享了一些案例,这里不再重复。

那么,究竟有哪些习惯值得幼升小的爸爸妈妈格外重视呢?

专注的习惯

现在开始不要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安静做某事时,父母不要随意打乱他的节奏。现场也有几个孩子,他们表现得非常专注,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我笑着说这就是现场案例,他们玩自己的“伟大游戏”(不是手机游戏,而是动手操作)时,父母千万不要以各种自以为好的理由去打断他们,孩子的专注力特别脆弱,一旦伤害,修复起来蛮难的。

在小学阶段的学困生,许多都是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积极思考的习惯

每晚睡前一个故事,爸爸妈妈要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同时中间也要适时提问:

“刚才讲了几个小动物呀?”

“你最喜欢谁?能说说理由么?”

类似的提问可以促使孩子思考,真正把听故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了不少书,但从来不陪着孩子读和思考,作用就很有限,现场有许多父母都是有阅读故事的能力,建议他们现在开始每晚读故事给孩子听,希望能够做到。

认真倾听的习惯

孩子说话时,大人也要耐心倾听,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要求孩子在别人说话时,也要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将来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现场我们有互动,讲了一会我会问刚才讲了什么,许多父母脱口而出,说明听的很认真,也有的可能没太注意听,就不知道了。

我把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个理论告诉他们,大家都笑了,你自己都不好好听课,隔壁孩子怎么会全神贯注呢?

整理的习惯

许多孩子东西随意放,在集体场合容易掉落,爸爸妈妈现在开始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书包。游戏结束之后,要把玩具、积木整整齐齐放回原来的包装盒里,将来他上一年级就会把学具整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中经常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有一个妈妈给孩子买了几十支一样的笔,我说你这是在纵容孩子丢东西,你应该告诉孩子只有两支笔,必须用半年,他才会珍惜,才会小心翼翼的收好。

整理习惯的培养意义在于使孩子有条理的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有这个习惯的孩子包括读书写字都会有条理,不怎么会错的。

时间管理习惯

小学里迟到早退都有制度约束、学习期间听铃响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对孩子的时间管理要求很高。有的一年级小朋友做作业边做边玩,1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半个小时都做不完。

我介绍了一个可操作的“倒计时法”,给孩子的某个任务设定一个结束时间,不折不扣的执行。例如“10分钟后我们结束游戏或者动画片。”

到了时间,准时结束,父母态度要坚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有时间管理的意识了,知道凡事有个截止时间,有个边界,不可以无限期的拖拉。

当然,现场还会有许多生成的案例,这里不再录入。

在演讲开始前,我问现场的父母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么?”父母笑着都举手了,表示这个愿望是很强烈的,那么如果孩子成长得更为顺利,父母必须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不管过去的学历是什么,现在要保持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更优秀,孩子才会更出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