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人性

2016-10-04  本文已影响289人  蕙茝_如常
人性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命题已经被人争论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想来一直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人性是复杂的,可一念成佛亦可一念入魔,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人是结合实际现状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的,而不是他本性如此

人作为动物,满足欲望自然是本性。《红与黑》里面就有这么一段经典的话:

在有法律之前,合乎“自然的”只有狮子的力量,或者动物饥寒时的需要,更简单地用一个字表示,便是“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达成心中的“欲”,君子好名、商人重利、凡士冯生,人追求的不过是属于自己最大的幸福感。人性应该没有对错之分,欲望也不应受到指责,我们真正能评判的是人们达成“欲”的方式是否合理,而这也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人性

《13宗罪》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以人性为题材的电影。主角埃利奥·布兰德是一个性格开朗而又温顺的的推销员,然而即将迎娶一生挚爱的他却被解雇而陷入债务危机。正当他为此感到绝望走投无路之时,却意外地被挑选去参加一场隐藏摄像头录制的真人秀游戏。只要他按照要求完成13项任务,就能获得一笔总值620万美元的奖金,任务难度和奖金依次累积,但一旦退出就会前功尽弃、一无所有。   

艾利奥试探性的完成了前两项简单任务:拍死在身旁飞来飞去的苍蝇,获得了一千美金;再将抓到的苍蝇吃下去,数千美元再次到账。虽然他持怀疑态度,但是金钱的利诱驱使他安慰自己是可以随时放弃这不亏本钱的游戏。然而,他却在别人的操纵和利诱下一步步陷入黑暗深渊,随着游戏的升级埃利奥特必须完成更为极端的任务,由此开始了一条不归路。

从打死苍蝇,吃掉苍蝇(恶心)到吓哭小孩子,烧教堂的盲人小孩的手工制品,同乞丐换衣服(欺凌弱势群体);再到带着死人去咖啡店喝咖啡,突破警察从咖啡店逃离(对人类社会秩序的侵犯);然后到给一个人的手截肢,暴打小时候欺负过他和弟弟的同学(放纵暴力行为);到大闹婚宴彩排现场,向保安自首(对自我尊严和名誉的舍弃);而后到摩托车高速行驶的路上挂钢丝(对同类生命的掠夺);以及最后到杀死自己的一个亲人(人性的泯灭,对自我价值和信仰的彻底舍弃)。

人性

看着主角这样“顺理成章”地一次次逼近成功,我自然而然地就在思考:一个人从拍死苍蝇到罪无可恕究竟有多远的距离,人性的黑暗一旦释放,就会迅速蔓延。一点点地变坏,一点点地沦陷,然后难以自拔,如果还从中尝到了犯罪的快感而不学着正视自己的欲望的话,人可能最终就变成了“可移动的物体”。多么可怕!

不过结局还算是值得庆幸的,埃利奥·布兰德虽然在最后意外地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但他没有变成彻头彻尾的恶魔,并且最后也放弃了原本到手的巨额奖金,这应算还有人性的善意吧。兴许现实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每个人都可以被诱导成为恶魔”但如果我们能向男主角的妻子一样在一开始就不去触碰诱惑的话,或许就不会在后面陷得越来越深。

就像是木心曾说的:“我曾探索人性的深度,却不幸遭遇人性的浅薄”,这世间最复杂、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应该就是人性了。作为一个无法验证的伪命题,谁也无法肯定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可能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好或是变坏,这是人性使然,无关乎人性的对错,最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我们如何定义自己在这个世界充当的角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