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读书琐记读书笔记

千古一帝康熙的一套学习方法,凭借它成为皇帝中的学霸!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17人  读书方法论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人称“千古一帝”。

康熙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多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有很大关系。

对于读书的意义,康熙认为,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见之不广。

对于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康熙有一个“读书”“讲论”“思虑”“行事”四位一体的办法。

1、读书

读书自然不必多言,就是博览群书,多多益善,这就需要每日有恒,孜孜不倦。

他每天五更(凌晨三到五点)起床先读书,晚上处理完公务,再和大臣讲论研习,以至一度积劳成疾,读书读到吐血。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停顿学业。

2、讲论

康熙认为,如果仅仅只是读书和听讲,不能深入思考,只是流于形式。因而,他觉得一定要经过自己的亲身讲解、复述、论辩、整理思想,这样才能读有所得。

在宫廷讲学活动中,康熙特别要求每次讲官讲完,他自己再讲一遍。遇到有一字一句疑惑未明之处,都要和大臣们反复讨论,一定要到义理贯通为止。

3、思虑

但是,即使是讲论之后,没有去思考、精研知识,所学不过是粗枝大叶,难以精深。因此,他每次回再三深思推究,务要做到道理明彻。

4、行事

做学问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上,那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不断地践行和体悟,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

对此,康熙会对书本上的知识加以验证。

古语“隔里不同风”,他会利用旗子测风向,发现各地在同一时间风向不一。

《易经》中“震(雷)惊百里”的说法,他会用来华欧洲人传授的单摆测定声速法进行试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