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二十天:不乖
这两天看了一本叫做《不乖》的书,很多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很多的描述得到共鸣。
一、自我、力量、安全感
1.从小到大被父母要求“乖”的人,会缺乏自我力量,依赖别人而活。“缺乏自我”的人,他的心灵由他人支配,对他人的大事小事都在意得不得了,心灵因此总是无法安定下来。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让他无法用心感受生活的趣味。他的心灵不懂得何谓休息。
2.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刻意努力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他们会去做的,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得到的事。能够无所畏惧地表现自己的人,便能体会到活着的快乐;与人面对面也敢呈现自我的人。心底会涌出强而有力的力量。
3.有些父母让自身的无力感演变成强烈的支配欲。
二、攻击、焦虑、厌恶
1.人们发觉自己其实对父母怀有攻击性的情绪后,就是从心理上开始“断奶”的证据。
2.不管是过去的顺从或对家人施暴,在他们的心中,一样觉得焦虑惶恐,也一样对爱感到饥渴而焦虑不堪(在家庭中施暴的孩子,一面强烈地渴求爱,一面又拒绝着爱)。
3.即使对方是个讨人厌的家伙,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就会有相当程度的依恋。然而,这种情感却与强烈的厌恶感势不两立,必须压抑住其中一种。于是,对友人的依恋会被逼进潜意识,连同着厌恶感。也会完全否定过去那一段。最终,将“过去的自己”排除在“真正的自己”之外。
4.人类的心理成长过程,必须不断接纳遭到排除的自我。唯有走过这段,才能抵达终点。
三、亲切
1.你可能遇到过这么一种人:受到他亲切对待的人,仿佛被迫买下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东西,还被逼着花了一大笔冤枉钱。所以,即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他人在接受他的亲切时,都感觉不太舒服。
2.无论表现得再怎么亲切,对方不一定觉得彼此亲近或距离拉近,真正会让人感到亲切的,是一个人的为人与性格。
3.想刻意留给对方好印象,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4.人之所以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
这本书对于“控制-顺从”模式有很好的解读,在国内,希望孩子“乖”可能是父母的天性。娃才二十天,我就发现无论是月嫂、外婆还是我自己,都说了无数个“宝宝乖”。想起自己从小被养育的经历,还有后来在咨询中做过的自我成长,所有的体验加起来也无非在印证我反抗父母的权威,摆脱乖孩子的预设,接纳更加真实的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寻找自我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内心汹涌的情绪很容易就被激发,然后你知道,这条路还没有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