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

为了一口猪油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142人  造作不矫情

舒国治写过一本书,叫《穷中谈吃》。

人生一副臭皮囊,从生到死都在吃。

吃可能是唯一个不会被阶级财富划分的特权,任何东西都可以好吃,只要按照规矩做出来。

就和音乐一样,符合一定的规律自然会动听。

爱吃的人,讲究吃的人大多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我饭量不大,不能朵颐。但每次把这本书翻开的时候,不论时间和地点,还是会馋上半天。

一件事情一旦把细节说清楚了,可信度和感染度便陡然而生。比如他说台南海安路近安保路附近的“全生小食店”虽然鱼丸有名,但是肉燥饭(卤肉饭)的米却是最棒的,来米感明显。

他说最好的卤肉饭是在基隆庙口19号摊位的何家卤肉饭。配上一碟清烧高丽菜,一碗猪脚汤。

因为写的很生活所以真实,特让我心生向往。我的吃总是带着一股穷气,处冷寒,想着热灶饭香;日日蔬菜清口,想着找机会大鱼大肉,最要命的是我吃的还不多。记得以前工作的时候,常在外面跑巡,常常走着走着饿了,便就近坐下来吃。

因为有这样的记忆和生活,我对清晨天肚发白街头的面锅烟气,深夜路上馄饨担子伴着竹板笃笃声充满了热爱。

南京三条巷靠近常府街尽头右手边有一家饺子店。虽然只是一个街边摊,但老奶奶包的饺子一直让我无法忘记。皮薄肉大,煮熟的饺子能透过半透明的饺子皮看见里面的肉。饺子最完美就是面皮里面包裹着肉和菜,肉腴菜清,不油不涩。猪肉和白菜的搭配最完美,不要汤,不用油。就放上一碟醋,现磨的红椒酱。蘸着入口,押上一口饺子汤,原汤化原食,最好。

小时候吃的东西没那么多,很多东西现在常来没有那时的味道,却有着那时候的情。

比如火锅。

现在想吃火锅什么时候都可以。小时候吃火锅的次数屈指可数。总是准备好紫铜的锅子,野菜比肉多。把菜和肉用筷子夹好往沸腾的汤水里面涮上几下,夹出来的时候顺着锅壁荡一下,“呲呲”声会给人极大的欢愉。

前天和三木玉鉴聊天,说到冰箱里面还有昨天剩下的五花肉。跟他们叨叨起童年夏天最好吃的猪油粥。越聊越馋,三木的头点的跟拨浪鼓一样表示同意,小女孩自然无法理解,但是我们描绘的越是生动,她也就越好奇。

“你等等,不急着回学校,我们来煮一碗。”

“为了一口猪油?”

“当然!”

现炼猪油,把砂锅拿出来开始煲粥。

把粥煮好,盛上一小碗,刚刚练好的猪油滴上若干,撒上一点盐,用筷子搅匀。

带着油花的粥发出金色的光,顺着热气,猪油的香气慢慢往上飘散。

我拿着粥递给三木。三木凑近了闻了一下:“是这个味!”

玉鉴拿着勺子尝了一口,表示没有我们说的那么夸张。

三木:“你没办法理解物资匮乏下这些东西带给人们的幸福。”

食物不但可以果腹,最重要的是它在你不同的年龄承载了你的记忆,暗刻下生活中的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