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故事(3)——诗人唱和互道珍重
隋朝怎么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那么盛唐如何呢?
也差不多。
唐玄宗够开明了吧,李白够大牌了吧?
也一样。
李白曾有一首《清平调》献给杨贵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看得杨贵妃心花怒放——哇哦,顶流诗人为我谱写新曲,秀出来岂不羡煞那班名媛!
可是偏偏杀出来个因给李白脱靴捧臭脚的高力士从旁掺和,说李白存心把贵妃娘娘比喻成失足妇女赵飞燕,而且赵飞燕最后还落了个凄惨下场,李白写诗杀人诛心啊!
这样一来,杨贵妃就恨上李白了,在唐玄宗枕边吹风,最后将李白赐了红石马,赶出长安。
那么唐朝就这一桩诗案吗?
再来唠两个有名的文化银。
一个叫刘禹锡。一个叫白居易。
先说刘禹锡,那可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四有青年,中过进士,一出道就赶上唐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刘禹锡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坚韧获得了王叔文的重用。
一时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一扫中晚唐的颓势,严厉打击了节镇和太监们的嚣张气焰。
可是官场之中,怕就怕跟错人,刘禹锡就跟错了人。
清朝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王叔文改革则是唐朝的“百日维新”。仅仅一百四十多天后,王叔文的改革戛然而止,自己被逐出中枢,客死谪地,连唐顺宗都不得不宣布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唐宪宗。
刘禹锡失了靠山,也只得接受谪贬的命运。
不过,官场倒得快,起复得也快,也就换一两个人,马上后浪推前浪。
这就应了这么一句俗话: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
十年后,武元衡当政,刘禹锡凭借他的才能,被从边地调回京城重新启用。
此时的刘禹锡心情舒畅,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乘兴出游,去往长安著名的玄都观踏青。
此地原来没有桃树,当年他打包离开长安的时候还是满目萧索,如今新栽的桃花漫山遍野。

不由地让他纵情高歌: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咦,阿刘变阿牛了?
人家刘禹锡可没写那么轻飘飘的歌,而写了首: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料“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惹恼了不少朝廷新贵们。
原来当年打垮王叔文的人,现在正高踞朝堂之上,所以听到这一句诗,觉得特别刺耳。
什么“尽是刘郎去后栽”,分明是想反攻倒算嘛!
于是唐宪宗亲自下令——把刘禹锡给我贬咯!
这一贬,又是十三年。
直到新皇帝唐文宗继位了,刘禹锡这才又回到长安。
夕阳,长安,玄都观。
当刘禹锡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在次来在玄都观前的时候,桃花已经谢了,但是刘禹锡的豪情仍在,他欣然再次赋诗一首:
“百亩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但是当权的既得利益者又害怕了,于是几个编审又聚在一起研究了。
“年兄,您看这个刘疯子,咋跟玄都观干上了涅?又跑去写了首诗!”
“是啊,是啊,不过这回还好,没写桃花朵朵开吧?”
“桃花是没写,但这次直接骂咱们了!”
“骂咱们?怎么骂的?”
“‘桃花净尽菜花开’,他把自己比作桃花,把我们比做菜花,骂我们‘菜’!”
“哎呦喂,这还了得,骂我们就是骂皇上,走,我们告他去,把他继续贬得远远的。”
于是,没过多久,刘禹锡又踏上了谪贬之路。
刘禹锡倒也习惯了,这一次还特高兴,因为他在扬州遇到了同道中人——白居易。

白居易也是个愣头青。既为上层的唐明皇杨贵妃写过: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也为底层百姓写过更多呐喊和控诉的诗句。别的不说,我们中学课文里的《卖炭翁》就是最好的例子。什么: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些都是赤裸裸地诽谤朝廷啊!
人家是风进得,雨进得,国王进不得。
这里是你知得,我知得,就是说不得。
于是白居易早就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巧,机会来了,宰相武元衡遇刺了。
宰相遇刺在春秋战国可能是家常便饭,但是自秦汉以后就很少发生了,一般都是喝着酒唱着歌吃着火锅,突然上来一队刀斧手嘁哩喀喳把事情给办了。
但是武元衡是在上朝路上被一群刺客直接暗杀的,行刺后,这帮刺客从容地砍下武元衡的脑袋,大喝道:“勿急捕我!”
随后扬长而去。

据说当时白居易就在现场,面对血淋淋的凶杀,白居易没有选择挺身而出,而是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刻上疏请求速速捉拿凶手。
其实凶手大家心知肚明,因为武元衡上台后着手打击各地节度使,所以这批职业军人风范的杀手必定是出自某个方镇,朝廷要是真有决心,正可以以此为藉口整顿天下。
但是吊诡的是朝廷从上到下,集体怂了,对凶手不闻不问,倒对上疏言事的白居易穷追猛打,说白居易“越职言事”。
还有人适时地检举揭发说:白居易的亲妈在看花时掉到井里摔死了,但是他还没心没肺地写《赏花》、《新井》这样的诗,可见白居易这个人不但不守孝道,而且有伤名教。
于是白居易被贬往江州做司马去了。
李白、刘禹锡和白居易诗案结局还算好的,只不过谪贬远方,虽然断送了政治生涯,但总算苟且了性命,盛唐也不过如此。
其实他们犯了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自以为是。
在有些年代,让你鸣放,并不是欣赏你的才华,一旦没有歌功颂德,就会被河蟹掉。到时候,你所有的诗文都是最好的呈堂证供,还有你的肉身。
公元827年,刘禹锡和白居易这对同为天涯被贬的官在扬州相遇了,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唱和。

那天,刘禹锡写了一句被我们吟诵至今的佳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也许在那一刻,他们俩都忘记了朝堂的黑暗,放不下的只有天下的兴亡吧。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