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绥阳:中、美、日等国内外诗人眼中“诗歌的原乡精神”竟是这样的

2018-10-17  本文已影响16人  贵州黄宗孟导演

聚焦黔北:讯 10月12日,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诗歌的原乡精神”主题论坛在绥阳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内外的十余位诗人分别上台发言,共同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原乡精神和原乡精神下的诗歌。

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暨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院长杨允达通过诗歌朗诵为论坛开场,他歌颂《诗歌中的乡土精神》:“最让我依恋的/是故乡的山/最让我向往的/是故乡的水/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源”。

裴戈以《诗经》作引,通过历史上儒道佛三家学说和经典诗文探索“原乡”精神,“诗人李发模说,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这是‘诗意的微笑’。‘那山水与我们有缘’,这是一种归宿。诗在山水间,让我们行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法国诗人、世界诗人大会执委乔治·弗里登克拉夫特(又名沙普捷)作了《诗歌源于儿时的记忆和故乡的回忆》的演讲,他说“诗歌像葡萄酒一样,亦让人回想起故乡的味道,回想起那种植葡萄的乡土。对诗人而言,这意味着灵感的源泉来自他儿时的记忆,来自于他土生土长的故乡的回忆。”通过对中外诗歌的对比来探索“原乡精神”:“儿时所珍视的经历终将助推并决定诗人成人后的创作风格。因此,诗歌就像美酒一样,源自诗人的故乡。至于故乡是如何赋予他灵感?这一问题可从他暮年所作的诗中寻到答案。”

“说英语的我叫Jami,生长在图桑的沙漠;说汉语的我叫徐贞敏,生长在北京。”美国诗人、翻译家徐贞敏分享了自己对于“原乡”的思考:原乡是家乡,原乡是出生地,原乡是一种乡愁的冲动……“从一个地方漂浮到另一个,或者一辈子留在同一个地方/在诗歌里寻找我们的故事,或者讲一篇我们熟悉的故事”,“我们的原乡是向世界开放的诗与真的心灵。”

美国著名原住民作家、诗人西蒙·奥蒂斯“坚信以诗、故事和歌谣融合的声音表达对原乡的赞美、热爱和荣耀感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此三者融合成为我们原乡的特殊声音”,“互相热爱,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为了真正担负起照顾这个心爱的地球的责任,此即我们的原乡。”

长期生活在新西兰的德兰赫勒博士通过对瓦伊阿塔民歌和哈卡舞的讲述,描绘了毛利人的口头传统以及充满了迷人神话传说的毛利文化,由此引申出的“诗中的乡土精神”极具诗意,“充满了典故、隐喻和意象”。

中国作家、诗人李自国介绍了《诗歌中的原乡与疼痛》,他谈到:“在现代都市文明中沦落得越深,就会感受到我们离故乡越来越遥远。”“当我们立足于自己特定地域的原乡情怀,通过‘山川之魂’、‘大地之树’、‘生命之盐’这一群中心意象谱系的逐一呈现,对个体生命意识和集体乡土意识的审美交融,构筑乡土的现代人间词话。在一步步的岁月回首与一次次的精神原乡。”

论坛最后,日本诗人森井香衣作了《绥阳-为了动听的声音》的演讲,赞美绥阳县的美丽和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的相遇:“绥阳,多么动听的名字!仿佛拨动人的心弦一般,带着些许的哀怨……触碰到各位被青山簇拥与双河环抱的美好精神,我们诗人的心灵也随着多样化的文化之风轻轻摇摆、在水面熠熠生辉。伴随着时光流逝,举行聚会的绥阳双河仿佛是在歌唱着人文之爱。”来源:绥阳县外宣中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